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

时间:2023-08-22 读后感大全 点击: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1

月亮,形如磨盘,月光明亮皎洁。自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从未断绝。随着科学不断发展,遥不可及的月亮被逐渐的揭开神秘的面纱。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人类跨入了探索月亮的时代。而中国,始终把科技发展放在前列,于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在月球外工作一年后投入月亮的怀抱。自此,中国探索月亮的脚步越来越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国土面积的广阔,人口基数,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自建国以来,中国从没有放慢科技发展的脚步,作为科技上的一颗明珠,航空航天更是国家大力建设发展的重心。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同国外的航空技术没有可比性,但国人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自我,不断的研发与努力,神州系列,嫦娥系列,成功发射并正常工作,无不彰显我国科技强盛,而这一切,更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以及我国始终把科技发展放在前列的方针决定的!

都说十年磨一剑,那么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则是历经几代人的智慧与汗水,嫦娥四号的着陆,更是让无数外国友人翘首以盼的等着成功的消息,也为中国的月球基地打添下了最重要的一笔。得之成功的消息,外国友人的表现更是激动,是的,中国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探月的成功也是世界性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月球空间站也不再是梦想。

过去,现在,未来,科技发展将一直作为核心发展方向,以国家政策推动,让国家越走越好,或许某一天,我们也能登上月球观光旅行!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2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抬头望明月”,可望见的永远都是月球的正面。一直以来,人类对月球背面充满好奇,对抵达月球背面迫切期待。此次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背,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成为中国航天史,甚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惊叹。

科学探索往往同时是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由于月球自转周期的缘故,永远只是同一面对着地球。飞临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因此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要想成功降落月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此前已有环绕探测器飞越月球背面,但实地探测仍是空白。面对重重困难,中国的探月人大胆创新、努力攻关,最终将卫星中继的设想化为现实,在地球和嫦娥四号之间架设“鹊桥”,解决了通信联系和数据传输的难题。同时,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球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面软着陆,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以及将科学梦想一步一步转换为现实的执着。

面对这一项项重大的科技成果,我们在庆贺之际,更应该从中受到鼓舞和汲取力量,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奋力拼搏,朝着理想阔步前行。

奋力拼搏需要爱岗敬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树立工匠精神,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样能出精品佳绩,都是在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奋力拼搏需要砥砺前行。我们都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说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然很多,仍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做到敢于和善于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样,“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3

2018年12月8日凌晨,在我们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一枚火箭成功发射,承载着“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它将完成历史上的一个壮举,那就是在月球上首次实现背面着陆,将发现NASA的秘密,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我国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在航天方面的实力,一直以来,月球都深受人类的欢迎,至今月球表面仍有人类留下的数百个机器设备。嫦娥四号现位于月球上空100公里左右,期间多次调控,在近月轨道完成刹车,接着遁饶一段时间,预计在2019年初成功完成软着陆。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

技术革新,科技进步,让中国科技成为“领头羊”。实现这一步,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首先需要克服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数据传输难题,其次就是需要利用月球背面有着的特殊电磁环境能进行顶尖的科研实验,最后就是能够揭开月球存在的大部分谜题。

迎接挑战,抓紧机遇,让中国迈向“新航天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开展新的征程。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让我们又向深空迈进了一步这些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航天时代的第一个特征是全面商业化,他将成为航天事业空前繁荣和发展的新动力。第二个特征是创新驱动,技术持续创新、融合与应用,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动力。其次是军民融合,未来将航天资源和服务,将不断渗入军用航天领域,为我国海陆空领域加固安全。“嫦娥四号”的成功登陆必将为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是一个航天大国,在走向深空这一领域必将持续探索,不断为航天事业输送人才,为造福人来不断做出贡献,为航天事业打开新局面。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4

新华社北京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抵达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也顺利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上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探月之梦,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第一次揭开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开创了人类深空探测历史的新征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探月之梦,从嫦娥奔月到各种探月登月行动,人们一直对这个神秘的星球充满着求知的渴望。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而背面总是看不见,嫦娥四号12月8号成功发射,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后,玉兔二号降落在艾肯盆地的冯·卡门环形山,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让人们首次近距离了解到月球背面。

在整个宇宙空间,月球都不时不断地向地球向空间发射各种电磁波,但是这些电磁波我们在地球只能接受到一部分,而月球的正面挡住所有的地球的这些干扰,月球背面不受太阳的影响,这样也让月球背面成为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接受低频辐射的一个最完美的场所,科学家可以在月球背面进行低频射天文观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同时月球背面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拥有着最古老的各种岩石,而本次冯·卡门环形山的着陆,更是为寻找各种古老岩石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月球背面巡视,实现月球矿物成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实现对各种古老岩石的探测与记录。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相比于月球正面登陆的意义更为重大,一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实现对于月球背面各种未知的首次研究与探测;二是实现了我国深空测控和通信的巨大提升,依靠拉格朗日二号点的中继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通信;三是为未来登录火星是一次技术积累,面对远距离的探测任务,对于测控和通信都是高要求、严标准。嫦娥四号的登月,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同时在未来无论在经济上或者军上都有可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5

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是人类又一个航天梦想的成功“落地”。(1月4日 人民网)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对月球有着特殊的感情。“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词歌赋,则承载着无数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在十分遥远的月球,在阴晴圆缺中总能激起人们的好奇。这些年来,各国对月球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实现登月之旅也成为各国的愿望。对于我国来说,在2003年3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自此对月球的探测就从未停止。

此次,中国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经过26天、约40万公里地“长途跋涉”,突破了重重艰难险阻,完成了人类探月史上无比震撼的地球外天体登陆,并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都成功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勇敢地踏出了全人类的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也成为人类探索月球的关键一步。嫦娥四号的成功登月,让世界各国航天部门为之一震,引起世界探索太空领域机构和人员的广泛关注。

嫦娥四号软着陆登月,是“嫦娥”飞天之旅的新高度。从中国特色的轨道设计到航天测控网、天文测量网和国外航天测控网“三网一体”的首次联合使用,从火箭的成功发射到卫星顺利入轨,从原计划三次轨道修正改为一次到今天的准确抵月,嫦娥的飞天历程堪称完美。从嫦娥一号到党群四号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显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彰显了中国软硬实力正在增强,已经成为世界航天事业的佼佼者。

 

 

然而,当我们为每一个嫦娥计划的成功而击掌喝彩时,航天人却已经默默地开始了下一步。他们深知,完成工程和科学探测的既定目标,才是最后的成功。他们更深知,在晚于美俄半个世纪之后启动的中国探月,知差距才能后勇。我们相信,带着如此平和心态为“嫦娥”护航的中国航天人,必将在收获中国此次深空探测成功的同时,为其他战线上的为彰显中国实力的建设者们留下更多的启示。

我们知道,中国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亮相的机会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焦点。这其中,包含着中国人协作团结、严谨细致、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实质。特别是中国的航天事业,正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懈的追求,才托举起每一枚火箭升空的,都是这样一种属于航天人、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与所有的技术突破一样,是我们走上太空新长征、开启更远旅程的钥匙。

嫦娥四号准确登月,是中国航天史上的新高度。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嫦娥工程,中国的刻度从地球铭刻到了月球。一次次的技术突破,一次次的目标迈进,不变的,是中国一代代航天人薪火相传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必会不会停息,必会引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英勇地向前迈进。嫦娥四号成功登月,还有嫦娥五号、六号等也必将在其他太空星球上发挥作用,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世界力量,这就是中国实力的最好体现。

嫦娥四号准确登月,是中国凝聚力的新高度。普通游客走进发射场观看发射,电视直播飞天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嫦娥飞天成功着陆在地球背面,这样一个专业性的科技活动能够如此透明,能够成为举国关注的事件,其背后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也彰显出航天事业的公众责任。这些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在地球和嫦娥四号之间建设“鹊桥”,到嫦娥四号进入地月轨道、抵达月球附近“刹车”,再到其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成为现实。这其中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饱含着无数中国航天科学家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执着和勇气,彰显着着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的实力与底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需要这样一些鼓舞人心的时刻,来激励全国人民奋发进取,来鼓舞一代代青年人投身前辈开创的事业。中国航天的无形资产,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中国一系列月球探测计划中的一环,嫦娥四号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好几代科学家的共同梦想,全面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崭新篇章。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6

从2018年12月8号发射升空,到2019年1月3日顺利到达,“嫦娥四号”走过了40多万公里的地月之路,经历了26天600多小时的旅途颠簸,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面软着陆,并实现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鹊桥”中继通信。人类第131次探月之旅在中国探测器与月球的轻柔相拥之中完美上演,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就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月亮的精神探索从万户就开始了,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丰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不知外国人对月亮有什么歌颂?有没有月亮文化?但在中国,月亮一直是饱含诗意的文学元素。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自主登月的国家,既圆了古人的梦,也圆了今人的梦。

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虽然只有短暂的20天,但却鼓荡起一个饱经苦难民族的自信。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成就梦想,实力决定底气。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敢想敢为,才把一个个几乎不可触及的梦想变为现实,中国才脱胎换骨发展到了今天。

人类对于地球之外整个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月球时的话语气概豪宕:“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正是因为无数的好奇和无数理性的探索,才使人类成为地球和已知的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我们享受着前人的认知,也有义务给后人增加认知。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和轨道器已经有100多个,但都是对月球正面的探测,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月球探测器能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的成功落月,表明我国基本上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具备了全月球到达的能力。登陆月球绝不重复涉足别人已经探索过的地方,这份豪迈的底气,彰显的是大国底蕴,展示的是大国形象,匹配的是大国地位。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争相开展探月工程。尽管背后是有两个国家的军备竞争,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实践对人类的认知水平以及现实民生福祉,都起到了巨大持久的正面作用。中国的一系列航天行动,对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高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各个方面,都将并正在产生和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科技不可缺席。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太空,到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巡天归来;从神舟飞船载人问天,到“嫦娥”“玉兔”万里探月;从“北斗”系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到交会对接组建空间实验室……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飞行,都在刷新着一个民族的太空高度。巡天遥看一千河,凯歌高奏响太空。“嫦娥”落月的这个月晨,是中国静寂的冬夜。当探测器回望地球,这方灯火阑珊处,正是梦想与希望出发的地方……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7

经过20多天的太空飞行,1月3日中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月球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嫦娥四号”为什么要落到月球背面?为何要在太空飞行20多天后才落月?……近日,新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为您一一解答。(新华网2019年1月3日)

2019 年是人类成功登月的 50 周年,“嫦娥四号”载着中国人骄傲,如愿与50年前人类到访的月球合影――这是中国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低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们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广阔无垠的长空,飘向了离我们最近、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体――月球。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一直把把月球视为神秘的天国,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把登月比作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月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镁、磷、硅、钠、钾、镍、铬、锰等矿产,仅月海玄武岩中含有可开采利用的钛金属至少就有100万亿吨。

月球还是研究宇宙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月球上有特殊的空间环境资源:超高真空、无大气活动、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无污染、宇宙射线丰富。

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月球的探测、开发与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我国要尽快行动,将来就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占有一席之地。登上月球,对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人曾经称,以现在的技术,在月球上建军事基地是可能的,如果把大杀伤性武器运上月球,再从月球上发射,无论再先进的反导武器都是无法拦截的,因为它从头顶打下来,它的弹道是无法计算,目标也无法被雷达锁定。

目前虽然很多人都瞄准“登月”这个话题,但载人登月的可行性还是存在众多的质疑和猜测,就连唯一一个载人登过月的美国,现在也无法把人再送入月球了,其中,囊中羞涩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载人登月任重而道远,在月球上建军事基地也是一种想象而已,即使有可能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标志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成就,我国登月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月球,给人类寻找适应生活的环境,中国“嫦娥四号”登月是为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目的而为,与某些国家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8

2019年1月8日上午,召开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国家的发展,更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随着嫦娥四号成功登月,玉兔二号巡视器首次给我们带来了月球背面图像,这也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反复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科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洗衣、做饭甚至洗碗、拖地都有全智能自动化的机械。手机从一开始只能发信息到后来可以通话再到现在能够视频、购物、看书......只要有一部手机,我们就能看到整个世界。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惊喜,越来越多的震撼。

国家的强盛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中国是文明古国,四大发明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那时的中国是强盛的。可是近现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科技停滞了,国家的发展滞后了,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直到新中国成立了,在党的带领下,无数的爱国科学家在艰辛的环境下进行科技创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两弹一星”的出现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距离,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强大。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航天人年轻化也代表了航天事业发展的无限空间。华为手机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使用,并且已经掌握了最新的5G技术让美国感到不安,开始抵制华为。中国在科技上的发展,让国家的复兴之路变得更加顺畅。

在党的带领下,新的一批科技人才涌现,将会为我们带来新的奇迹,让国家越来越强盛。国家的强盛,让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旺。科技,永无止境。

热门标签: 中国登月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