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3-14 其他工作总结 点击:
——2015年1月13日在拉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张延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区市党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为目标,凝聚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五大战略”,努力实现“三个提速”,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大关,增长52.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8亿元、增长29.1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2亿元、增长286.36,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0元、9750元,分别增长9、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荣列“2014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

——全力以赴抓经济运行,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净土健康产业全面推进。确立种植业“两区八带”、养殖业“一区二带三板块”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九大主导产业,宣传推介“拉萨净土”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拉萨净土健康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吞巴藏香、古荣糌粑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净土健康产业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重大转变,企业数量达到89家,总产值达到36.6亿元。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田水利、农机装备、科技服务等基础支撑坚实有力,曲水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全面铺开,流转土地1.63万亩,才纳、林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在全区推广;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日渐完善,新增专合组织146家、龙头企业5家,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示范社,粮油总产19.17万吨、蔬菜总产27万吨、牲畜出栏45.33万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个、无公害农畜产品73个。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投入1972万元实施10个研发项目,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特色农畜资源精深加工等新兴特色产业加速壮大,用18天时间建成拉萨市特色产业展示馆,科技对全市经济和农牧业发展贡献率分别达到40.8、46.8。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出台5个方面加快园区发展的支持政策,园区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30、30和63.3,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形成。“四个一百”工程稳步推进,投资158.38亿元完成161个产业项目,高原天然水、大昭圣泉、卓玛泉、天佑德青稞白酒等项目建成投产,西藏屋脊之宝饮料、新希望集团有机饲料等项目基本建成,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30,新增规上企业8家。第三产业全面发展。规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突出旅游宣传促销,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发展,成功举办雪顿节,配合举办首届藏博会,接待游客925.74万人次、增长15.87,实现收入111.67亿元、增长35.91。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节庆经济,推进银政企合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西藏会展中心、八廓商城等建成运营,总投资182.8亿元的76个商贸项目顺利实施,购物、会展、物流等区域性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落实项目252个,到位资金207.11亿元、增长34.66,其中文化旅游创意园签订出版文化产业园、藏医药文化创意园等6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51.51亿元。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4632家,个体经营40327户,注册资金218.96亿元,从业人员18.35万人,上缴税收48亿元、占总税收的96。实施55个援藏项目,受援资金6.54亿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受援格局进一步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围绕“五大战略”开展产业、旅游、交通等7个方面的基础性调查研究,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思路。主动融入“两带一路”战略,着力提升投资拉动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投资扩量,完成投资245亿元,实施特警支队二期、儿童福利院、海淀小学改扩建等重点项目42个,旁多水利枢纽4台机组发电,生态路桥顺利贯通,迎亲大桥通车在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林周机场、轨道交通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组建公共交通集团、净土产业公司,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14.72亿元、比2011年增长269.7。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载体功能得到新提升。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地域、民族、文化、时代特点,统筹利用国家支持、对口支援、地方配套、社会投资,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初步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多点联动发展”、“城关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修改《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2个特色村庄规划,全力推进十大专业市场搬迁,大力整治非法买卖集体土地和违法违章建筑,城市品质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建成区供暖供气入户率达到98,红旗路、贡布堂路等市政项目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填埋场二期、嘎玛贡桑道路改造等有序推进,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完善综合执法机制,全力推进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加大城市环境整治监管力度,节能改造市政路灯1.6万余盏,安全供水1.2亿吨,日处理污水4.3万吨,建成运行流浪犬收养中心,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城乡交通畅达安全。完成投资4.75亿元,建成乡村公路320.72公里,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路率85.4;出租汽车完成改制,实现公车公营,新增运力200台;落实公交“七个优先”政策,推广清洁能源公交,新增3条线路、76辆公交车。环境保护成绩斐然。坚守生态底线,严格环境保护监管和责任追究,取缔关闭8家小作坊小企业,停产停建2家涉矿企业;创卫进入综合评审,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南山绿化560亩,植树造林10.16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森林覆盖率18.3,创建自治区生态村124个,拉鲁湿地周边29户居民房屋、9处鱼庄如期搬迁,拉萨河3#闸投入使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7.6以上。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民生投入大幅增加。民生事业投入61亿元,着力办好自治区利民惠民“十件实事”,民生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孤儿基本生活补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自治区标准基础上分别提高100元、50元和100元。“四业工程”成效明显。健全培训考核、资金分配机制,投入1977.69万元培训2.09万人,新增就业1.55万人次、增长52.4,开发岗位1.58万个,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386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参保人员43.8万人,征缴4.4亿元、发放3.5亿元,五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孤残弃儿童集中供养率和五保老人意愿集中供养率达100;发放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261万元、康复补贴194.4万元,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各类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合理调整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通高考录取率全区领先,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学龄儿童入学率99.82,初中毛入学率100.47,职普比3.5∶6.5,年生均“三包”经费提高至2900元;教育城一期投入使用,北京、江苏实验中学开学运行。卫生服务持续优化。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区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农牧区基本医疗补助提高至380元,大病统筹报销最高6万元;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率100,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1.8/十万、12.3‰;持续开展食药专项整治,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住房保障日臻完善。稳妥推进干部职工周转房分配改革,建设保障性住房5687套,改造1394户10.46万平方米棚户区;新开工商品房225万平方米、增长196,销售90万平方米、增长104。公共文化普惠群众。启动拉萨古城申遗,曲水雄色绝鲁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尼木吞达村荣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1个,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各种文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体中心投入使用,牦牛博物馆建成开馆,《文成公主》实景剧接待观众32万余人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投资2083万元建设体育设施5处,足球、篮球、围棋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广泛开展。扶贫开发深入推进。投资1.62亿元,实施93个扶贫开发项目,受益贫困户8373户,帮助2.3万贫困人口越过帮扶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常态化开展主要农副产品调运和应急投放,异地调运牦牛肉1600多吨,平价销售酥油21吨,投入3200万元购置投放100辆“菜篮子”工程直销车,设立10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努力保障市场供应充足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提升殡葬公共服务。坚持移风易俗,投入2000万元建设完善殡葬基础设施,殡葬环境得以优化。其他事业协调发展。监察、审计、外事、地震、档案、保密、编译、工会、共青团、妇女、残联、气象、人民武装、人防、消防、双拥和供电、通信等取得新成绩。

——全面落实维稳措施,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筑牢维稳防线。坚持依法治藏,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情报信息搜集研判能力,强化维稳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十四世达赖集团各种渗透干扰破坏活动,圆满完成重要时段、敏感节点和重点部位维稳防控安保任务。创新社会治理。巩固深化“15X”管理模式和“双联户”运行模式,推选联户代表1.7万人,吸纳家庭近16万户;深入推进强基惠民,加强创新寺庙管理,稳妥推进户籍改革,大力推行居住证制度,强化铁路护路联防,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实施“六五”普法,推进“法律七进”,受教育群众超70万人次,社会局势更加和谐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民族团结“闪光”“牵手”行动,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依法管理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完善寺庙基本公共服务,评选37座和谐模范寺庙、3601名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宗教事务管理迈上法制化轨道。妥善化解矛盾。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推行领导包案化解和分级受理办结制度,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受理群众来访1527件,办结1467件,办结率96,实现旧案不搁置、新案不累积。强化安全生产。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13个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治理,严格执行客运车辆“两限一警”政策,消除安全隐患5800余处。提升应急水平。完善应急体系,有效处理“8?09”道路交通事故,有序处置墨竹工卡、林周洪水险情,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作风展现新气象。坚持依法行政。坚决落实市委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职,认真听取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办理人大建议议案112件、政协提案12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向人大报送1件地方性法规草案,颁布4件政府规章。践行群众路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贯彻八项规定、约法十章、八项要求,创新开展“五访”活动,着力解决“四风”“两问题”“一薄弱”“三不够”等突出问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三公经费”下降33,文件减少43.5,会议减少21.2。加快转变职能。稳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626家事业单位预分类,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调整率达64.68。以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投入使用,在全区率先实现工程交易全程电子化招投标。强化人才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引进培养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7名,培训各类人员1.17万人次,建立院士工作站,139名教育、卫生、科技人才支援拉萨。打造阳光政府。全面公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财政预算等信息,人民网“拉萨发布”政务微博、拉萨政务网正常运行,及时公开政府工作动态和相关政策,政府与群众的交流渠道不断拓宽;及时办结“市长信箱”445件、“市长热线”346条,办结率100,圆满完成村(居)换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北京、江苏两省市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全市党政军警民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83万各族干部群众,向北京、江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依然较低,目前最大问题还是投资不足,特别是缺少牵引力强的大项目。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镇化水平较低,整体承载力与公共需求存在差距。三是改革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畅,在组建国有集团、发展国有企业方面起步较晚,生产要素短缺,融资渠道狭窄,能源制约明显。四是50周年大庆安保任务繁重,敌对势力暗流涌动,十四世达赖集团变换手法进行渗透破坏,确保大庆圆满有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五是行政效能还需大力提高,个别部门和干部的责任意识不强、拼搏劲头不足、担当精神不够,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反四风、转作风还需深入持久用力。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果断有力、作风上务实进取,积极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采取新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区市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内地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力度持续加大,为拉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提质带来重大机遇。二是全国援藏进入新常态,中央对口援藏20周年座谈会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立体援藏格局、持续加大援藏投入、资金使用向民生基层倾斜,这将对我们在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大众消费等领域扩大投资产生积极影响。三是拉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净土健康、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区域影响力全面增强,这为我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拉萨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力,民生改善普惠各族群众,社会管理模式藏区领先,社会局势更加和谐稳定,全市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为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提供了强大的环境保障和精神支撑。五是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正加快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拉萨的强大正能量,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汇成了深入推进“六大战略”、努力实现“四个全面”的滚滚洪流。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贯彻落实区市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的总要求,坚守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条底线,全力推进“六大战略”,确保信访案件“零搁置”、本届政府财政“零负债”,努力实现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奋力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

(一)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在“环境立市”上下功夫

坚持绿色发展,创优生态环境。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统筹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工程,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组建生态园林公司,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重点控制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治理城市扬尘污染,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整治,把好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安全生产关,严禁“三高”项目进驻,确保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指标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组建水务公司,开工建设纳金水厂,建设4个污水处理厂,在新建小区试点中水回收利用。抓紧“树上山”,实施南北山和拉萨河流域绿化工程,造林8.87万亩,努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抓好“河变湖”,加快推进拉萨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2﹟闸、4﹟闸,着力打造沿河景观带。抓实“暖入户”,做好安全运营工作,区市财政每年补贴用气成本3.7亿元,让全市居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深化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专项治理农牧区生活垃圾,强化环保考核,提升农牧区生态文明水平。

打造优美家园,创优宜居环境。统筹城乡建设,按照区域一体、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坚持生态引领与特色引领,积极稳妥抓好新型城镇化试点,确保城镇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研究各项规划,严格规划执法,突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与传统建筑,有机疏散老城区,留住地域文脉与历史记忆。优化“一城两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新城建设要与古城保护相协调,强化文化底蕴与民族特色,加快棚户区与背街小巷改造,改善老街区的人居环境,着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机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控制。完善市政设施,加快推动北环路、柳东大桥等项目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改造提升工程,增强城市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力争新开工项目16个、投资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路网布局,延伸318国道,新增农村公路200公里;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推进环城快速公路、城乡快速公交建设,完善公交配套设施,建立智能信息平台,新增出租车300辆、公交车92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精细管理城市,持续推动“六城同创”,建立健全城市养护作业市场化运行机制,着力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全面治理交通噪声污染,加快配建停车设施,适时限制大型车辆入城,强化建筑垃圾清运、经营秩序规范、环境卫生保洁、流动摊位管理、公正文明执法等,实现城市建管养无缝对接、良性循环,以崭新的市容市貌迎接50周年大庆。

全面深化改革,创优服务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三清单”、“三公开”制度,衔接好取消、下放、转移的行政审批事项,健全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巩固提高县(区)行政审批事项履职能力,确保下放到位、运行良好、监管有力;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络平台作用,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监管机制;建好政务服务综合应用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创优投资环境,及时解决企业在项目落地、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深化公共服务改革,加快医疗体制、水务体制、生态园林体制、客运市场运营体制改革步伐,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民生、公共、社会领域,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整治非法买卖集体土地,探索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产监管,发展壮大净土、城投、置地、公交、暖心、布达拉和担保等国有企业,加快组建文化传媒集团、物流电商集团、公共服务公司等国有企业,推进优势产业集团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强化银政企合作,成立拉萨地方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预决算公开和政府购买服务,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还清旧债、不举新债,实现本届政府财政“零负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推进十大专业市场专项整治,严惩“车霸”“沙霸”“市霸”、强揽工程、强拉强运、商业欺诈、扰乱市场经营等不法行为。

(二)更加注重繁荣先进文化,着力在“文化兴市”上创特色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不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老西藏精神”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持续开展“八看、一算账、一揭批、四增强”感党恩主题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夯实各族群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团结发展的思想基础。

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在资金扶持、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品牌营销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全力推进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等文化园区建设,开发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民族风情园、柳梧新区新文化展示区,带动全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特色浓的重点文化企业,提升《文成公主》品质,推动群体中心有序运行,成立影视文化中心,打造“一县一特”,形成多头并进、异彩纷呈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力争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馆(站)、农家(寺庙)书屋利用率,建成以县文化活动中心为支撑、乡镇综合文化站为节点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巩固“户户通”、“舍舍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全力推进古城申遗,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新型媒体监管,确保文化安全,有效对接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创办拉萨日报,开通拉萨藏戏网,免费开放牦牛博物馆,深入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幸福拉萨规范舞、民间艺术团交流汇演、全民阅读等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健康、快乐指数。坚持“双百”方针,立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评选第三届“圣地文艺奖”,举办第六届拉萨书画摄影艺术展,创作生产更多贴近人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各族群众。

(三)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着力在“产业强市”上求突破

加快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以保障青稞安全为前提,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青稞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8万吨以上。以饮品、食品、药品、饰品为净土健康产业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奶牛、经济林木等九大产业,加大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加强饮用水资源研究、产业开发和产品认证,力争中石油、三峡集团等大型企业投资饮用水项目,新增饮用水企业5家,力争水产业产能达到350万吨,打响“拉萨净土”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产值50亿元,推动拉萨优质农产品走出高原、步入全国、迈向世界。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实施养殖示范工程,新增5个奶牛养殖示范村、100户奶牛养殖示范户、2个生猪养殖基地,养殖藏香鸡60万只、斑头雁2.5万只,生猪出栏7万头;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新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2个,种植玛咖、牡丹、葡萄、玫瑰、郁金香、黑枸杞等新品种2.3万亩、藏药材3125亩、金银花1万亩,设施园艺种植1.67万亩,完善深加工体系,提高高原特色产品附加值。

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30万亩、标准化生产和高产创建示范田24万亩,良种覆盖率和统供率分别达到95、85,蔬菜产量达到28万吨以上。深化曲水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提升才纳、林周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平,集中力量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优化特色种养殖区域布局,形成差异化良性竞争格局。依托成熟企业和能人带动,规范壮大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虫草采集管理,完善农牧业保险机制,引导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促进农牧业基础稳固、农牧区和谐稳定、农牧民安居乐业。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依靠特色、低碳、绿色、质量、效益、品牌取胜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环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继续实施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和规上企业培育计划,5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投产,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税收9亿元,新增规上企业5家、产值过亿企业5家。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积极申报贴息贷款、产业扶持和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形成产值,推动优势矿产业、新型建材业、高原绿色食(饮)品加工业、民族特色手工业、藏药业以及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经开区、柳梧新区、东城新区、东嘎新区和达孜、堆龙、曲水工业园区提速增效升级,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建设,加快睿健玛咖加工、藏药生产线改扩建、圣桃芫根功能饮料等项目建设,做好瑞源科技、天虹科技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税收分别增长30以上。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编制实施“冬季旅游五年行动计划”和“智慧旅游三年规划”,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优化旅游服务、精准定向宣传,推动旅游业向高端、精品、特色发展。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开通纳木措景区旅游专线。着力促进旅游与特色农业、体育赛事、节庆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尼木吞巴、堆龙通嘎、城关维巴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节庆经济,发挥好会展中心作用,精心筹办雪顿节,配合举办藏博会,力争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18。稳健发展房地产业,优化市场结构,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积极发展运输、物流、商贸、餐饮、信息、通信、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建成生产资料物流中心、柳梧物流中心、西藏药业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不断强化项目带动力。着眼于发挥首位度作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六大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已明确的“十二五”项目全部落地;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使发展思路项目化、重大项目具体化,以项目建设支撑规划实施。着眼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坚持谋划项目抓前期、申报项目抓跟踪、新批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竣工、运营项目抓管理,安排1亿元项目前期经费,加紧推进林周机场、格拉输气管道、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拉鲁湿地三期、拉萨河干流治理、彭波灌渠、八廓商城二期等重点工程,配合做好拉林铁路、拉林高速等项目建设,提供用地、用电、用工和融资服务,全力打造精品优质工程。着眼于发挥最大效益,完善项目、资金、人才、就业、科技立体援藏新格局,开工建设市游泳馆、群艺馆、堆龙德庆生态农业产业园、达孜设施农业基地、曲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期等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

全面提升发展内生力。牢牢把握“五放六支持”要求,努力创造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优良环境,力争非公企业数量增长20以上。密切跟踪产业转移新动向,立足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招商选资,注重选优引强,充分利用藏博会、雪顿节、厦洽会、西博会等平台,引进一批吸纳就业多、税收贡献大、低碳无污染、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力争到位资金244亿元、增长18。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组成产学研合作联盟,完善创新激励政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政府引导作用,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成果运用水平,强化科技服务支撑保障能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大品牌培育创建力度,新增2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争市民服务中心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福祉,着力在“民生安市”上重实效

谋富民之策。深入推进“四业工程”,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和技能提升培训,增强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培训3.2万人,新增就业1.5万人,劳务收入增长18以上。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市级劳务品牌,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援助困难家庭就业,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办好“十件实事”,兑现各项补贴,发展壮大后续致富产业,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实施30个扶贫项目,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提高群众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尽安民之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基础养老金、村组干部待遇、环卫工人工资,五险扩面3000人,环卫工人实现五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老年护理中心、荣军院和7个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中心,实现孤残弃儿童集中供养率、孤寡老人意愿集中供养率100目标,不断提高特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先改善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建设1个农牧民集中居住区,建成3800套周转房、二三期园丁苑。完善驻村机制,围绕“五项任务”,坚持“七个着力”,加大基层政权建设投入,确保村(居)年均运行经费达到5万元,努力实现“六个提升”。

行利民之事。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城二期和北京、江苏实验中学智能化工程,迁建特殊学校,新建体育馆,完成40所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改造任务,完善两所职校设施,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推进继续教育,健全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体育发展,完善体育设施,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好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强化基层藏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市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开工建设拉萨新医院,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防治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完善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卫生员、1名接生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分别提高到380元、420元。加快推进食药监管改革,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提升风险监测水平,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兴便民之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机制,健全便民超市、直营菜店、流动餐车等社区服务网点,引进大型农贸批发企业,做大做强东嘎农贸市场,优化“菜篮子”直销车布局,丰富果蔬品种,平价供应市民。落实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健全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加强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调运,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确保供给充足和价格稳定。

(五)更加注重保持和谐稳定,着力在“依法治市”上树形象

推进依法治市。推进科学立法,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藏重大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使立法反映群众意愿、适应发展需要、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严格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综合联动机制,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公正司法,依法保障各族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活动,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和“六五”普法,创建“法治县(区)”、“法治乡(镇)”、“法治村(居)”,推动形成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反分裂斗争机制,强化联防联控联管体系,突出加强情报搜集研判、重点部位防控、重要活动安保、重大节日稳控,依法严厉打击十四世达赖集团各种分裂渗透干扰破坏活动,确保50大庆安定和谐,确保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维护网络安全,完善“双联户”机制,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普及居住证制度,加强两新组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制,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着力建设法治平安拉萨。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健全信访事项预防源头化、排查常态化、化解实效化、处置法制化、责任倒查化,全力消化积案,实现信访案件“零搁置”。

增进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城,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节”、“民族团结月”等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进”,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完善宗教公共服务,巩固“六建”成果,创建和谐模范寺庙,评选爱国守法僧尼,增强僧尼的祖国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感恩意识,推动宗教领域继续团结稳定。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强化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也必须管安全”的意识。细化明确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领导责任、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严格实行安全审核,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强化重点领域整治,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围绕燃气管线、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生产企业、非煤矿山、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13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确保隐患排查到位、问题整改到位。抓好应急救援建设,建成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政治意识,提高驾驭全局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放在第一位,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区党委政府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严守组织纪律,以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的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听指挥、强执行、重落实、见实效。

增强担当意识,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敢于担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心思凝聚到想事业上、把忠诚倾注到谋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干事业上,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力求把工作做到最细、最实、最好。善于担当,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提高预见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推动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重点一个一个地突破、项目一个一个地落实、难关一个一个地攻克。严于担当,践行“三严三实”、“七破七立”,严格按原则、按规矩、按制度谋事干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增强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在市委领导下、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以学习提能力,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学经济、懂经济、抓经济,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实际运用,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工作、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以学习促工作,重点提高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的本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经验去分析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真正做到抓发展有思路有点子、破难题有魄力有办法、惠民生有重点有亮点、保稳定有举措有成效。

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进四同三一”、“五访”活动,整合运行“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热线,发挥市长信箱作用,完善首接负责、限期办结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关切。干干净净为民干事,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约法十章、八项要求、八个力戒,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健康账、家庭账、名誉账、历史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清清白白为民用权,规范公务接待,严控“三公”支出,停建楼堂馆所,强化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和政府采购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依法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做到群众至上、为民干事,使为官有为、廉而有为成为一种新常态。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开拓进取,积聚跨越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门标签: 拉萨市政府领导班子 拉萨市政府杨年华
《20xx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20xx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