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1-07-16 阅读答案 点击: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921年4月23日,父亲离开了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来到了巴黎。

父亲这时已经失学,又已失工,家中带来的钱已经用光,工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他只好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根据法国国家档案记载,父亲从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中间,一直领取每天五个法郎的救济金。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

这时在巴黎领取救济金的学生大约有五百人。这些学生大都住在巴黎西郊歌伦布的华侨协社里面。

华侨协社是一座三层的普通楼房,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平促进公等几个华侨团体都设在里面。这栋楼房的二楼是会议室,三楼、一楼及地下室此时都已住满了勤工俭学学生。由于不断地有学生涌向此地,楼内早已人满为患。有一位法国的参议员于格儒的夫人便赠送了一些帐篷,搭在房屋后面的菜地上。后来,非但楼内,就连这些帐篷内也挤得水泄不通。学生们只有每日五法郎的生活费用,因此每日两餐,都是自来水加面包,有时佐以粗制的巧克力糖,连蔬菜亦很难得。少数人有煤气炉还可以烧点热水,而绝大多数人则只以饱饮自来水。由于缺油少肉,这些年轻的学生每日需吃一公斤的面包,方能解饥。有时腰无余钱,只好连粗巧克力也节省了。

这些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而来的勤工俭学学生,已经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进了残酷现实的地狱。

到了8月,父亲已经满了17岁。而他的17岁的生日,就是在这样一种既无前途、又无希望的困境中度过的。

1921年9月,法国政府决定停止发放给予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生活维持费。10月,父亲和其他学生一样,已经毫无生活来源,面临生活绝境。

后来,父亲到了哈金森工厂做工,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制作防雨用的套鞋。他们每日工作10小时,星期六做半天,即每周工作54小时。新工人实行计时工资,每小时工资学徒期为一法郎,以后逐步增加,熟练后就实行计件工资。这种工作属于轻体力劳动,但要节奏快,适合心灵手巧的人干。郑超麟也曾在这家工厂做工,我去采访他时,他对我讲,他一天做十双鞋,而我的父亲则可以做二十多双。像父亲这样工作,一天大约可以挣得十五六个法郎。

(选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

9.邓小平在年轻时到法国勤工俭学,一开始就碰到了困难。请概述一下他所遇到的困难。

10.面对困境,邓小平始终没有回国,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11.邓小平的工友说他做活比较快,说明了什么?

12.作者写“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是不是太零碎了?有什么作用?

答案:9.居住条件很差,饮食朝不保夕,工作无着落。

10.坚忍,执著。

11.说明邓小平聪慧手巧,积极肯干,是一个工作踏实的人。

12.不是。这样写的好处是确保了传记内容的真实可靠,使文章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热门标签: 日本毛毛片观看 小毛毛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