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历史资料

时间:2018-12-09 一二九演讲稿 点击: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1935年6、

7月间控制察哈尔省,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建立傀儡政权(“冀

东防共自治政府”)。国民党政府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

应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在民族危亡关

头,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军民抗日救国。

12月9日,北平学生“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

此前,11月18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即召开联席会

议,秘密成立北平学联。选举郭明认为主席。12月6日,公开发表

成立宣言,提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华北为核心的9项政

治纲领,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武装反

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12月9日上午10时30分,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

涌上街头,奔向新华门,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愤怒

的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

治!”“打倒汉奸卖国贼!”“立即停止内战!”请愿群众代表

向国民政府提出6项要求:(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2)反

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

(3)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4)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

外的自卫战争;(5)不得任意逮捕人民;(6)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学生的游行队伍经西单和东长安街时遭到军警木棍、鞭子、

水龙、大刀的攻击,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城外清华、燕京

两校学生,因城门关闭未能入城,在凛冽朔风中坚持终日,含泪

向围观市民控诉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指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第二大,北平学联决定各校学生举行总罢课,积极酝酿和准

备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日救亡怒潮,席卷了整个北平城。

10日起,杭州、武汉、上海、广州、南京、济南、天津、青

岛、南宁、长沙、厦门等地学生、教职员等纷纷集会,发表宣

言、通电,举行罢课、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各地爱

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实现抗

日。

对于学生的请愿游行,北平军警方面严加戒备,如临大敌南

京学生在国民中央政府门前示威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接连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何梅”协定,为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大开方便之门,史称华北事变。就在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日寇妄图通过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华北地区进一步特殊化。学生们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9日,北平学生3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反动军警进行镇压,许多学生被捕或受伤。这就是推动中国革命的“一二九运动”。

12月16日是宋哲元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粉墨登场的日子,北平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继12月9日之后,举行了第二次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古老的北平城,再一次怒吼了!

全市的大中学校组成了4个大队,学生们机智勇敢地冲破了军警的层层封锁,在天桥集合,召开市民大会。天桥是北平劳动人民聚集的地方,对于学生运动结合工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桥周围的工人、农民、市民、小商贩、东北流亡同胞都参加到斗争当中来了。原来预计此次游行示威的群众大约有1万人,后来实际到会的竟达到3万人。反动当局的部署被打乱了,镇压人民的武装一时集合不起来,市民大会就这样顺利地召开了。参加会议的学生和市民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广场上旗帜翻腾,标语成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此起彼落声震云霄。学生领导人黄敬站在一辆破电车上,由另外几个学生支撑着,慷慨激昂地领着广场上的群众高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爱国自由……大会作出了6项决议,并通电全国:第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第二,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第三,撤销冀察政务委员会,收复东北失地;第四,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第五,要求言论、出版、集会等绝对自由;第六,即日起全市罢工、罢课、罢市。

市民大会后,学生和市民开始游行示威。夜幕降临,国民党反动派在城外开始了对游行示威队伍的血腥镇压。千百个爱国学生在黑夜、寒风、枪刺中英勇地抗击着,不少人在反动派的大刀、皮鞭下受伤了,被捕了。当天全市学生被捕的共有二三十人,受伤的接近400人。

“一二·一六”千万群众的英勇斗争,狠狠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卖国活动,不得不被迫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缘起: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毛泽东曾评价这场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在“一二九运动”的第二次大游行中,学生们选择了天桥作为召开市民大会的地点,以便学生运动可以更好地结合工农。

2011年6月

寻迹

在北京这地界儿上,提起天桥这个词,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倒不是那个高架在马路上头方便行人的过街桥,而是相声。从河北来北京旅游的张鹏,爬完了长城,逛过了故宫之后,最惦记的事儿便是到天桥听一段相声。毕竟不是老北京人,对于他来说,是先知道这里有相声,然后才知道说相声的地方叫天桥。

如今的天桥,以市民文化广场为中心来看的话,北面是中华影城、德云社、杂技剧场,南面是天桥商场,西面是天桥剧场、长途汽车站,东面已经改建为自然博物馆。

天桥市民文化广场呈矩形,占地5000平方米,东西略长,南北偏窄。在东端复原建立了昔日天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四面钟,这是西洋风格的坐地钟楼,为清末西风东渐以后的产物,现在根据历史资料照片按原比例还原建设。广场南侧矗立了老天桥八大怪的雕塑,从东向西分别为拉洋片的“大金牙”、说唱滑稽数来宝的“曹麻子”、相声创始人“穷不怕”、耍中幡的“王小辫”、练气功和摔跤的“沈三”、耍狗熊和顶碗的“程傻子”、表演硬气功的“常傻子”及夫妻联袂表演的“赛活驴”。据说,这是从历史上的64怪中挑选出名声最大、技艺最高、最为人熟悉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由专业雕塑家制作。雕塑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站在他们面前,眼前仿佛真的浮现出那个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的闹市,民间艺人卖力地耍着各式把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拍手叫好,纷纷把铜子儿扔到铜盘里……

现在,天桥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市民文化广场上那座高高矗立的“四面钟”了,因为四面都嵌着一口钟而得名。80多岁的张大妈和刘大妈过去就住在这里,后来这里拆迁,她们的新家落在了广场南边的天桥商场后面。但是她们还是习惯在每天下午到天桥市民文化广场逛逛。

热门标签: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历史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