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9)

时间:2021-06-17 成语大全 点击: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9)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一、《观沧海》

1、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3、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饮酒》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3、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味隽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一、《观沧海》

1、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3、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饮酒》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3、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味隽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一、《观沧海》

1、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3、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饮酒》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3、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味隽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文章来自:爱师网

五、《使至塞上》

1、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实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示例:(1)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两句诗讲究线条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3、这首诗中用来指代自身的词语有(单车、归雁)。

4、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5、苏轼怎样评价这首诗?苏轼称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

7、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诗的第一句写景,既点明了(时令),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明月),将(愁心)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4、“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5、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6、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的艺术特点。本句诗将月亮人格化了,明月无处不在,也表明了自己的牵挂和思念时时刻刻朋友左迁的脚步。

7、古人论诗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七、《行路难》

1、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苦闷——正面描写行路难——茫然——彷徨——坚定自信。

2、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的意思?这是作者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勉励自己。

3、请用诗中的语句具体解说作者的“行路之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5、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从本诗中感到吗?能,从最后两句。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6、请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作简要赏析。示例:运用比喻和典故,来表达信念,坚信未来,困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7、请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简要赏析。示例:运用形象的比喻,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浪的机会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云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仍然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8、这首诗的警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含义是(来表达信念,坚信未来,困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9、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八、《望岳》

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做简要分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赋予泰山生命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2、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不怕阻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3、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峻)的特点。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观泰山的心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诗句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才能展望明天,把握未来。

6、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诗句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了对神奇泰山的无限神往,“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泰山的雄壮多姿。

7、“岱宗”指(泰山)“造化”指(造物主也指大地)。

8、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文章来自:爱师网

九、《春望》

1、解释加线的词:A、家书抵万金。书信B、浑欲不胜簪。简直

2、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人忧心如焚,看到鲜花,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特殊情况下人的特殊的感受。

3、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杜甫极为喜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其中两句诗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试分析这两句在表达上的特点。“白日”“青春”这样明丽美好的景物,让人的心情更加欢快。纵酒长啸,还乡心切,情景交融。

4、结合这首诗分析一下杜甫为何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圣”是因为他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且诗歌艺术上乘。“史诗”是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历史事实。

5、诗中首句的一个(破)字使人触目伤怀,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6、(花溅泪)和(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感人。

7、全诗抒发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情怀。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是指(国都长安城)。

9、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10、诗的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1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句话,对诗的颔联作一赏析。诗的颔联一反常态,平时给人美好的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不是勾起愉悦的情感,而是无限的哀愁。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命运的坎坷而引起的,景决定于情。

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加线的词:A、俄顷一会儿。B、何由彻通,(彻底,通宵)

2、填空。“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苦)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3、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一例。示例:(1)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4、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风怒号从听觉上写出了秋风之狂,“卷”、“飞”、“渡”、“洒”、“挂罥”“飘转”写出了秋风肆虐,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的遭遇?这样可以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哪位古人在哪篇文章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你还能说出那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本诗中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铁”用的好,为什么?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准确写出了被子又硬又凉,又表现出多年没有拆洗的被子的颜色,就象生了锈的铁一样。

9、“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中“长夜”有什么双重含义?既指大自然的黑夜,又指动荡不安的社会。

1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雪花给树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在岑参的这首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这首诗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本诗描写塞外风光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句内容上的作用是(展现了眼前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此句以南方梨花的盛开来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与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香。比喻新颖奇特,脍炙人口,为千古咏雪名句。文章来自:爱师网

十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作者所写的早春之景。示例:细雨蒙蒙,春草萌生,远远望去,草色淡远,走近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3、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4、此诗中写早春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请你作简要赏析。用“如酥”作比喻,形象描写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出芽,让人看到春雨的可贵。“遥看近却无”生动地写出了草因雨而绿,初始时不是一片惹眼的草绿,则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恰当地描绘了早春时节,大地回春的淡远清香,实在精彩极了。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6、请写出两句含草的诗句。(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请写出两句含春的诗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8、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本诗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十三、《观刈麦》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其中直接描写劳动者辛苦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最能表现作者对劳动者同情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他的〈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冷一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除本诗外,请再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该诗中,写出了劳动人民贫苦的根源是(家田输税尽)。

4、该诗中,作者表现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当你读到“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拾此充饥肠”这些句子时,心里想到了什么?心中是同情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天热,而是一心想抢收麦子,把炎热和饥饿都置之度外。老妇人为什么到别人家地里拾麦穗呢?她家的田地已经因为交纳租税卖光了。

5、请你对“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这几句话作简要分析。这几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刈麦场景,并对刈麦者心理进行了刻画,将写事与心理完美统一,揭示农民为了多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十四、《钱塘湖春行》

1、从诗中(初)(早)(新)(才)等几个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令是早春。

2、“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句,一句一景,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繁花迷眼)草没马蹄。

3、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那些色彩?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

4、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5、全诗最能体现“春行”这一主题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诗中描绘的是早春景色,其中(初)(早)(渐)(新)(才)这五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

7、我们从颔联和颈联可以体会出作者描绘了春天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8、请你从“争”字入手,对“几处早莺争暖树”作简要赏析。“争”字充满形象感,用动态写出了初春的鸟儿唧唧喳喳飞来飞去争抢阳光的热闹场景,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9、在《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春天花草茂盛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换上春装的西湖春意昂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11、第三、四句,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文章来自:爱师网

十五、《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3、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十六、〈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春态,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那些丰富的内容?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凄冷。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听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担心国家前途的危机意识。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七、《赤壁》

1、古人就有“怜香惜玉”之说,更有“英雄救美”之说,而这些说法在本诗中得以体现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用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如何?说明了局势的动荡以及国势的危亡。又将国势的危亡和国家的灭亡说成了“锁二乔”,这样能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感情,有更好的表达效果,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从哪一句诗中可以体现大战的激烈以及大战发生的年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杜牧在本诗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八、《夜雨寄北》

1、首句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何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这样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友人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团聚时的欢乐。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点明了季节,同时也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5、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见面共话的期盼。

十九、《无题》

1、对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B、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像,抒发了凄凉之情;

C、尾联运用了典故,这是诗人借以安慰自己,表达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D、作者写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的痛苦与郁闷。

2、诗中一句用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着深切。这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字是丝,以丝谐思,使之成千古名句。

3、在这句诗中,常用来形容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这首诗一般认为是感伤离别的爱情诗,其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男女双方的角度表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关切。

5、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运用新奇的比喻和谐音,充分表现了思人之情深。现用来比喻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来自:爱师网二十、《相见欢》

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诗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俯视之景。

2、“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离愁纷繁难解;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作千头万绪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之语。

4、相见欢是词牌名,又名乌夜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5、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运用白描,没有明说离愁的滋味,却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十分感人。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惋,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惋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告别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二十一、《渔家傲》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停顿节奏。长烟/落日/孤城闭。

2、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将士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3、古代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你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或评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大漠向无尽的远方伸展,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了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示出了雄浑的气势。

4、诗中抒发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主旨句)。

5、解释下面的词语:衡阳雁去:大雁向衡阳飞去。燕然未勒: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6、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异。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些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可以联想到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词中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9、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0、对诗句的分析欣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但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突出表现了将士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11、《渔家傲》中表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的吗?是。

13、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将士,将军由于战争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国久戍边地,也不免流下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觉到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慨感染着我们,这就是作家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二十二、《浣溪沙》

1、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时光?从“去年天气”“旧”“几时回”可以看出。

2、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可以看出来。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落寞孤独。

4、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1)“新”与“旧”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喝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2)“去”与“来”的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5、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6、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文章来自:爱师网

7、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8、这篇短小的令词,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的上阙写写景怀人之情,下阙写今日的伤感.

9、请依据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本词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美好的事物必然会消逝,在消逝的同时,又有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其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0、“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其作用是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

11、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现代散文语言改写过来。盼到了春来,盼来了花开,可是,好不容易才开的花,转瞬间,有的萎谢,凋落,任人如何珍惜,也无法把它留在枝间。这一份无奈,就象挽不住日落,唤不回青春一样,春来了,又有燕子飞来在画梁上筑巢,看它修补旧巢的样子,似乎这本是它的家。它,可就是去年就住在这儿,与自己共处半年的那一只,又回到旧家来了!

二十三、《.登飞来峰》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提示了怎样的的人生哲理?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到。

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4、结合背景材料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自己对于未来的变革并非盲目乐观,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5、“浮云”的含义或所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不畏”的作用是什么?以浮云为喻表现作者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表明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6、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8、这首诗后两句说的仅仅是自然现象吗?有什么深刻含义?不仅是写自然现象。表面写自然现象,实则指社会现象。作者表明自己站的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

二十四、《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词中对出猎场面的描写,突出了词人何种形象?这首诗描写出猎,场面壮阔,气氛紧张而热烈,表达了词人狂放快意的情怀。

3、作者在本词中,使用了“孙郎射虎”、“冯唐持节”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以孙权自喻,显示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勇气,“冯唐持节”是希望朝廷召回自己,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报国之志。

4、这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曾在给朋友的信里说:近来填词,虽没有柳七郎风味,但也自成一家,请从思想感情或写法上进行赏析。思想感情上:通过描写出猎场面,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写法上:上阕写出猎场面壮阔,下阕写豪情,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5、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诗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6、这首词豪放在哪里?这首词写出猎场面,激动人心,全词感情豪迈激昂,音调激越铿锵。

二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这首诗上阙写诗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望月怀远,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2、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对全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到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愿,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大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二十六、《游山西村》

1、从词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诗眼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困境在蕴含着希望。

3、本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全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4、全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宁静、欢悦、留恋

5、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示例:(1)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比喻人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2)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即使处在困境,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不放弃,继续努力,目的一定会达到。(3)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它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发现新的希望,找到了新的路子的喜悦心情。(4)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伟大爱国诗人。

7、诗歌记的是一次山村之游,你能从诗中看出作者此次山村之游的过程吗?请谈一谈。翻山涉河达到村庄,在村中体味热闹的景象,最后离开村长村庄。

8、诗的颔联和颈联,写了作者此次山村之游所见,作者看到了山环水绕,花红柳翠的美景和农民迎春社的热闹景象,诗中洋溢作者的惊喜的热爱。文章来自:爱师网

二十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2)可怜白发生可惜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去依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可以看出。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诗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BH)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志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蒙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梦回吹角连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的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辛弃疾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E、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F、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G、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H、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6、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秋”点明的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8、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试结合词的内容,从题材或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说一说其“壮”在何处?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为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是“赋壮词”。

9、你觉得这词中哪几个词语或句子特别富有表现力,请举例说明。(1)“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点明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2)“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二字极为沉痛,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对偶、比喻、互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快弦急、战斗的激烈。

二十八、《过零丁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辛苦遭逢起一经经书(2)干戈廖落四周星指古代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3)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4)留取丹心照汗青赤诚的忠心

2、“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惶恐和零丁是文天祥当时的处境与心情。这就使“惶恐滩”和“零丁洋”带上了极为浓厚的感情色彩,被用来表现昨天的惶恐和今天的零丁。地名与心境的绝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4、有同学把汗青误写为汉青或汗清,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写?汗青指史册。这是因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要先用火烤,把竹片里的水烤出来称为“杀青”或“汗青”,“汗”是说出水像出汗;“青”指青竹的“青”。

5、“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絮;“鱼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6、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充分体现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2)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也印证了孟子所说的话:“舍生而取义者也”。

7、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叹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二十九、《天净沙秋思》

1、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这两幅画面是否矛盾?第一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画面;第二句描写了温馨亲切的画面。并不矛盾。因为第一句是游子心情的写照,第二句是游子见到别人温暖的家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点明主旨。

3、小令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

5、除了“夕阳西下”诗中点明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枯藤、老树、昏鸭、西风,也点明时间。

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也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因为景色越美,越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样以乐写愁,表达效果更好。

7、选择你最欣赏的方面简要点评一下本诗的艺术特色。

8、天净沙荒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上景图,突出了景物,突出了景色的萧条、凄清。作品中的枯、老、昏、古、西风、瘦、夕阳等字词暗含了这种景色的基调。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十、《山坡羊潼关怀古》

1、“山坡羊“是曲牌名,题目是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都给百姓带来苦难的感慨。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怎样的地理形势?运用比喻和拟人,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

3、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1)“峰峦如聚”,群山好象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群山以生命的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2)“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象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地势。(以上任选一词进行赏析)

三十一、《己亥杂诗》

1、这首诗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念。

2、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本诗中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境相似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任选你喜欢的一句诗,简析他好在哪里?示例:(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即使辞官了,也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三十二、《蒹葭》

1、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主要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即、

的惆怅失望的心情(或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的景况)。

2、这首诗歌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衬托人物的内心的哀怨怅然之情。

3、《蒹葭》这首诗歌和《诗经》中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来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请举例说明。例如:“未霜、未晞、未已”写天已经亮而露水未曾干的景象,表现了主人公对所思慕的人的深挚感情。

三十三、《关雎》

1、这首诗歌通过描述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醒时、梦中都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到的情景,反映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婚姻美满的愿望。

2、这首诗歌共分三个小节,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是:

(1)有雎鸠的鸣叫,引出君子配淑女的联想;(2)写君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执着的追求;(3)写君子在想象之中和淑女相会的情景。

3、诗中表现君子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句子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4、诗歌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比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三十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歌中“酬”的意思是“以诗回赠”;“君”指代“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在席上赋诗相赠。

2、“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主要是表达自己回归之后“怀念故人,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感受。

3、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但又相当达观。诗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同时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现在其引申意义已经远远溢于本意之外。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热门标签: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