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5篇(5)

时间:2021-06-23 阅读答案 点击: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5篇(5)文章来自:爱师网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过河拆桥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教长很执着,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晚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地底深处。

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一封信,信上说他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天后,几个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已经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教长的位置已经留给了主教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洛萨大主教。堂伊南忙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诺,并为自己的儿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职位。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经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无法可想只得同意。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

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听到这个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教皇闻言大怒,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连连认错,请求宽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因路途遥远,请教皇给一点路上吃的东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来,在教皇鸦雀无声的森严的大堂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那我只得吃我为今晚准备的烤乳鸽了。”

女仆应声出来开始烤乳鸽。教皇这才发现自己实际上还在特莱多的一个地下室里,只是圣地亚哥的一个小小教长。他为自己的食言而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堂伊南不再请他吃烤乳鸽,只是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1.试分析第二段“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2.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充满“想像力”,请对该小说的情节加以简析。(4分)

3.小说富有“想象力”的虚构情节与中国的哪个故事非常相像?通过这一虚构的情节它们所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请加以简析。(4分)

4.有的译者将这篇小说的标题译为“向后靠的巫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5分)

5.结合作品内容,赏析文中教长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①小说围绕这句话展开想像,推动了情节发展。②通过梦的考验,证明教长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点化了人物性格。③与最后一段形成首尾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2.作家将复杂多变的故事浓缩在一个梦里。在梦中,教长连升三级,由教长升为主教,由主教而升为红衣大主教,由红衣大主教再升为教皇,三次拒绝了巫师为儿子的求职。梦的设置使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顺序的约束,女仆和牧师可以在别人的梦中进进出出,“迷宫”式的地下室里离奇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并置共存,亦实亦虚,亦幻亦真,引人入胜。

3.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也可。南柯一梦表现人生虚幻无常,用以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而已。而《过河拆桥》则通过对教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讽刺批判了现实中那些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揭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

4.“过河拆桥”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忘恩负义的人性弱点。/“向后靠的巫师”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能具体地呈现巫师的可怜相,而且能生动地反映出正统主流的教会冲击下民间巫师的窘境。

5.①花言巧语,为达目的不顾亲情;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文章来自:爱师网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过河拆桥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教长很执着,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晚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地底深处。

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一封信,信上说他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天后,几个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已经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教长的位置已经留给了主教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洛萨大主教。堂伊南忙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诺,并为自己的儿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职位。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经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无法可想只得同意。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

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听到这个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教皇闻言大怒,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连连认错,请求宽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因路途遥远,请教皇给一点路上吃的东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来,在教皇鸦雀无声的森严的大堂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那我只得吃我为今晚准备的烤乳鸽了。”

女仆应声出来开始烤乳鸽。教皇这才发现自己实际上还在特莱多的一个地下室里,只是圣地亚哥的一个小小教长。他为自己的食言而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堂伊南不再请他吃烤乳鸽,只是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1.试分析第二段“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2.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充满“想像力”,请对该小说的情节加以简析。(4分)

3.小说富有“想象力”的虚构情节与中国的哪个故事非常相像?通过这一虚构的情节它们所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请加以简析。(4分)

4.有的译者将这篇小说的标题译为“向后靠的巫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5分)

5.结合作品内容,赏析文中教长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①小说围绕这句话展开想像,推动了情节发展。②通过梦的考验,证明教长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点化了人物性格。③与最后一段形成首尾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2.作家将复杂多变的故事浓缩在一个梦里。在梦中,教长连升三级,由教长升为主教,由主教而升为红衣大主教,由红衣大主教再升为教皇,三次拒绝了巫师为儿子的求职。梦的设置使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顺序的约束,女仆和牧师可以在别人的梦中进进出出,“迷宫”式的地下室里离奇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并置共存,亦实亦虚,亦幻亦真,引人入胜。

3.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也可。南柯一梦表现人生虚幻无常,用以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而已。而《过河拆桥》则通过对教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讽刺批判了现实中那些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揭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

4.“过河拆桥”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忘恩负义的人性弱点。/“向后靠的巫师”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能具体地呈现巫师的可怜相,而且能生动地反映出正统主流的教会冲击下民间巫师的窘境。

5.①花言巧语,为达目的不顾亲情;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文章来自:爱师网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过河拆桥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教长很执着,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晚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地底深处。

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一封信,信上说他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天后,几个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已经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教长的位置已经留给了主教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洛萨大主教。堂伊南忙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诺,并为自己的儿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职位。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经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无法可想只得同意。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

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听到这个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教皇闻言大怒,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连连认错,请求宽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因路途遥远,请教皇给一点路上吃的东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来,在教皇鸦雀无声的森严的大堂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那我只得吃我为今晚准备的烤乳鸽了。”

女仆应声出来开始烤乳鸽。教皇这才发现自己实际上还在特莱多的一个地下室里,只是圣地亚哥的一个小小教长。他为自己的食言而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堂伊南不再请他吃烤乳鸽,只是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1.试分析第二段“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2.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充满“想像力”,请对该小说的情节加以简析。(4分)

3.小说富有“想象力”的虚构情节与中国的哪个故事非常相像?通过这一虚构的情节它们所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请加以简析。(4分)

4.有的译者将这篇小说的标题译为“向后靠的巫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5分)

5.结合作品内容,赏析文中教长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①小说围绕这句话展开想像,推动了情节发展。②通过梦的考验,证明教长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点化了人物性格。③与最后一段形成首尾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2.作家将复杂多变的故事浓缩在一个梦里。在梦中,教长连升三级,由教长升为主教,由主教而升为红衣大主教,由红衣大主教再升为教皇,三次拒绝了巫师为儿子的求职。梦的设置使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顺序的约束,女仆和牧师可以在别人的梦中进进出出,“迷宫”式的地下室里离奇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并置共存,亦实亦虚,亦幻亦真,引人入胜。

3.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也可。南柯一梦表现人生虚幻无常,用以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而已。而《过河拆桥》则通过对教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讽刺批判了现实中那些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揭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

4.“过河拆桥”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忘恩负义的人性弱点。/“向后靠的巫师”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能具体地呈现巫师的可怜相,而且能生动地反映出正统主流的教会冲击下民间巫师的窘境。

5.①花言巧语,为达目的不顾亲情;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文章来自:爱师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0分)

黑羊

[意大利]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6.文中有两处“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诚实人和富人“看河水”的原因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何不同?(4分)

7.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3分)

8.“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这篇文章中的“黑羊”指谁?为什么要以“黑羊”为题?(4分)

9.就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的看法。(4分)

10.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你认为它的寓意是什么?请写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6.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只能离开自己的家,让人偷他家的东西。“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和内心的无奈。⑵富起来的人学诚实人去桥上,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

7.⑴如执着,高洁自守,不同流合污,恪守道德准则等。⑵对比手法。如:诚实人与众人对比,可从品德的对比,力量的对比、结局的对比等角度,结合文本作分析。

8.文章中暗指诚实人,(1分)是他的另类行为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状态,(1分)作者这里用的是反讽的手法,(1分)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1分)

9.示例: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它的情节荒诞、可笑、离奇,它是“虚构”的;(1分)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2分)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1分)

10.关于它的寓意,有人说是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有人说是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有人说是个体的品行能改变整个局面,有人说是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有人说是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能紧扣文本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1.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2.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3分)

13.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3分)

14.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4分)

15.《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1.技巧:①衬托(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

作用: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②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③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技巧与作用各写出两点发即可得满分。)

12.暴风雨表面上是形容她的哭势,非常强烈、迅猛,深层是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地来得猛去得快,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13.布兰特雷·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她,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14.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门”折射出女主人翁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翁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门”和“窗”,在结构上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15.可以指责也可以赞赏,两种观点均可。指责的可从道德层面考虑,赞赏的可从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主题角度考虑。观点明确给1分,言之成理给3分,表达简明流畅给2分。

文章来自:爱师网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20分)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6.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2分)

17.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

18.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4分)

19.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4分)

20.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

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6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6.自私、怠惰、爱面子、良知未泯、不知图报(感恩)。(2分,每点1分,概括出2点即得满分)

17.(1)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à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2分,每点1分)

(2)原因: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趣(表面原因)②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2分,每点1分)

18.(1)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1分)

(2)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1分)

(3)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济母亲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2分)

19.(1)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

(3)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给母亲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2分)

(以上三点,答上两点即可得满分)

20.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亲”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

文章来自:爱师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20分)

雪夜[日]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21.小说用很大的篇幅写房主人夫妇俩烤火时的一番对话,有什么特别的意味?(3分)

22.儿子早在数年前就死了,“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为什么?(3分)

23.小说多处描写冬夜的雪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任选文中的两处例子加以分析。(4分)

24.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试简要阐述小说中悬念手法的运用。(4分)

25.“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主题的多种可能性。(6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21.既表现出夫妇俩过着相依为命、恬静温馨的恩爱生活,又表现出他们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这是真挚思念之情的自然流露。(3分,其中写出“渲染家庭氛围”这一内容得1分,点到“传达一种亲情”得2分。)

22.因为儿子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促使他们不愿意承

认这个事实(2分),其中蕴涵着老夫妇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1分)。

23.①开头:“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作用: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②陌生男子敲门之后:“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作用:推动情节的展开,也暗示小说中人物心情的变化。③结尾:“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作用:回应开头,烘托出静寂悠远的意境,也暗示出小说中主人公心情的平复。(4分,任选两处句子2分,作用2分)

24.小说设置了几处悬念:房主夫妇烤火时没有交代儿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的到底是什么;房主人反复提到儿子,但他一直没有露面。这种悬念设置,使房主夫妇挚爱儿子、思念儿子的一腔真情显得格外感人,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4分,写出其中两处悬念2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2分,有欠缺酌扣。)

25.①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渝的真挚亲情的歌颂;②从陌生男子的闯入及其行为看,小说表现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安全感匮乏,属于社会批判主题。③从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似乎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把笔触延伸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原因上。(6分,本题为探究题,考生能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做出合理的解读即可)

热门标签: 外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好看的外国小说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5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训练5篇(5).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