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行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锦集四篇,欢迎品鉴!
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1
1、明确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孩子们必须知道有一些行为是不正常的,必须认识到暴力行为是不正确的。一些看起来无害的行为很有可能发展成一场袭击,比如有人向孩子扔纸球,很快就会发展成校园欺凌。
2、不要单独行动: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往往是经过挑选的,因为欺凌者知道没有人会支持这些受害者,而且受害者通常会保持沉默。孩子们必须融入一个团体,和朋友在一起,避免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受害者往往是拥有退缩行为或是与他人孤立的儿童。
3、学会说不:欺凌者往往认为受害者永远不会对欺凌有怨言。受到欺凌的孩子应该看着欺凌者的眼睛,坚定而明确的说:“我不允许你这样做。”
4、寻求帮助: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应该寻求其老师的帮助。如果老师无视这件事,受害儿童必须告知其父母和学校。如果学校没有对此事采取行动,家长应该以书面形式请求有关机构的帮助。
5、针对家长的意见:
不能过度保护: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往往被家长过度保护。当孩子的父母不在学校时,孩子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很快会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2
四种常见类型的校园欺凌及解决方法
语言欺凌
即用粗鲁的语言欺凌对方的行为,包括辱骂、威胁、无礼地评论别人的某些特征(包括外观、宗教、种族、残疾、性取向等)。
例子: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可真够肥的,你妈也一样。”
迹象:孩子可能会有些落落寡合,变得有些忧郁,或者食欲也不如以前。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些别人说的有关他们的一些难听的话,并且还会问你是否你认为那些话是真的。
怎么做:首先教给你的孩子学会尊重。通过你自己的行为来说明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他人的善待和尊重。强调自尊,帮助你的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在他们遇到别人的言语欺凌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加以回应。例如用一种坚定而又非敌对的语气简短地回击对方说“你这样可不好”、“跟你没关系”或者“别来这套了”。
身体欺凌
即以一种不当的攻击性方式反复地对他人进行殴打、踢踹、绊倒、阻拦、推搡、触碰等。
例子:午餐时间,一个孩子在操场上被人拉下裤子。
迹象:留意观察可能的警告标志,比如不明原因的割伤、抓伤或擦伤,丢失或损坏的衣服,或者频繁地抱怨头痛和胃痛。
怎么做:如果你怀疑你的孩子被人打了,你可以从一次看似随意的谈话开始,问问学校里、课间、回家路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孩子是什么反应。控制你的情绪,强调孩子与你还有老师进行开放沟通的价值。不要自己出马联系欺凌者的父母来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孩子继续遭受身体上的伤害,你需要从校外获得额外的援助,比如联系当地的执法部门。
关系欺凌
即故意排斥别人,不让某个人加入一个群体或组织,可能是午餐的饭桌,或者游戏、运动和社会活动等。
例子:一群女孩子在舞蹈课上不停地谈论周末一起在外过夜的快活,并且互相分享照片,而在场的另一个未被邀请的女孩子,似乎在她们眼里根本不存在。
迹象:注意情绪上的变化,远离同龄人群体,比以往更多独处。
怎么做:美国加州家庭治疗师Jennifer Cannon建议,和你的孩子谈一谈每天都过得怎么样,并且让它成为每晚的例行公事。帮助他们找到会让他们开心的事情,指出正能量,一定让他们知道有人爱他们和关心他们。重点发展他们在课外活动上的才能和兴趣,这样你的孩子就可以在校处建立人际关系。
网络欺凌
即利用电子邮件、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贴子等,通过下流话、谎言和谣言等攻击某人。或者通过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或者同性恋信息制造一个敌对的气氛,即使没有直接针对你的孩子。
例子:有人发贴子说,“Kayden完全是一个失败者,怎么还有人和他一起出去玩?他是同性恋。”
迹象:观察你的孩子是否花在网上的时间比以前更多了,下线以后情绪是否有些忧愁和焦虑。还要注意是否有睡眠问题,请求从学校离开呆在家里,或者从他曾经热爱的活动中退出。
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3
在当前,治理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家长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学校不应消极等待,而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校园欺凌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酵,演变成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这一过程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性。一些学校之所以在校园欺凌事件处理上引发争议,暴露出自身在应对新型突发事件时的困惑、无力甚至无助。问题是,如果学校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还满足于按照传统的方式“照方抓药”,那么校园里的欺凌行为冒尖为公共事件乃至更大的悲剧,是早晚的事情。
在国内,校园欺凌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甚至连“校园欺凌”“霸凌”这些名词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与一些西方国家早已立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治理并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预防、认定、处理机制不同,在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并发布专门文件对其进行专项治理,是才开始不久的事情。一方面,国家层面日益重视并着意解决这一校园“痼疾”,另一方面,相关制度和规定还远未完善,学校和教师往往准备不足、力不从心、进退失据。
在应对、治理校园欺凌现象时,学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在国家立法、政策层面对相关概念未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持有开放的态度,不应窄化欺凌的范围而耽误了事件的有效处理。
关于校园欺凌或霸凌的定义,一般是指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对他人实施的造成其身体或心理上伤害的行为。对于欺凌行为是否需要具备“长时间”“反复性”的特征,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例如,挪威学者丹·奥维斯就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同学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欺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乃至一些国家政府层面的认可。在日本和美国一些州的早期立法中,也强调欺凌行为的“持续性”“反复性”等特征。
在我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刚刚起步,尚未制订专门的法律和部门规章,甚至对何为校园欺凌还未做出具有效力的界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在识别校园欺凌行为时,不应当窄化欺凌范围。凡是蓄意或恶意对其他同学实施的、让受害者的身体或精神感到痛苦,而欺凌者感到某种满足的欺负、侮辱行为,都应当认定为校园欺凌行为,并进行专门治理。同时要看到,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治理是学校的法定责任,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或懈怠。当欺凌行为引发学生伤害事故之后,学校实际上是事故的责任方之一,依法需要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在我国台湾地区,一所中学长期漠视校园里存在的欺凌行为,导致受害者悲愤自杀,案发后校长等3名校方负责人甚至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客观而言,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预防、处理校园欺凌行为的机制,有效地遏制各种侵犯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在当前,治理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家长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学校不应消极等待,而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其一,学校应当成立防止校园欺凌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制度的建设、执行和监督工作。组织机构的成员应当包括校长、分管德育或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学校德育干部、保卫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其二,学校应当制订关于校园欺凌的认定及违纪处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制订校规校纪,明确学校禁止哪些学生欺凌行为,以及违规实施后可能遭受的"教育惩戒或纪律处分。其三,建立校园欺凌行为的处理流程,合法合规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其四,有效实施善后处理措施,做好对受害学生的救助、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校园欺凌事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恶劣影响,但如果以此为契机,真正开始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并着手完善防治机制,那么坏事或许能变成好事。
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4
世界各地如何对抗校园欺凌
韩国
将人性教育定为必修课韩国校园暴力由来已久。据韩国校园暴力预防中心介绍,2005年有6名学生被其他学生殴打致死。今年3月份,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韩国9-17岁的青少年每10名中就有3名曾遭受校园暴力。
一直以来,韩国也在想办法应对这一问题。从2007年3月中旬开始,韩国教育部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警卫人员向求助学生提供暗中保护,使其免受校园暴力。
2012年2月6日,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妇女家庭部、法务部、文化体育观光部联合发布了“根除校园暴力综合对策”。其规定校长有权对施暴学生下达即刻停课措施,因施暴受处分的学生将在学校操行评语上留下案底,作为升学资料使用。
此外,对一个年级学生人数超过30名的初中引入双班主任制,另设副班主任,班主任每学期要与学生至少面谈一次,并把面谈结果通报给家长。为了把学生们的身体活动需求引向健康的方向,并通过集体活动陶冶性情,决定体育课时间增加50%。
今年年初,韩国政府又出台了《人性教育振兴法》。该法律正式规定人性教育成为韩国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从2015年7月开始实施。从明年初起,韩国全部1.2万所中小学必须提交人性教育计划,教师须参加人性教育培训,各个师范学院和大学也要把人性教育设为必修科目。
日本
加强学校教育和咨询服务近年来,日本的校园欺凌事件也层出不穷。据统计,2012年度,日本发生的已经确认过的校园欺凌事件为14.4万件,其中造成人身重大安全威胁的案件达278件。
今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在周期6年的追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童曾遭遇校园欺凌。白皮书统计的校园欺凌现象包括集体孤立、无视、说人坏话等行为。
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日本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规模,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同时,日本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还制定了“防止校园欺凌对策法”。
澳大利亚
使用同伴调解200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6个被调查国家和地区中,澳大利亚小学生遭受同学欺凌的情况令人堪忧。
据报道,约有460所澳大利亚小学参与了此项调查。在被调查的澳大利亚四年级小学生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小学生说他们曾被同学欺负,这一比例比平均值高出近一半。
为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长弗思下令州内各小学校长加强对校内欺凌现象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将违纪学生勒令停课检讨的时间延长至20天。
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还使用“同伴调解”方法。在每个班都挑选了1~2名性格开朗、责任心强的学生调解员,要求她们留心观察学生中的异常现象。
如果发现有同学被孤立,学生调解员就会特意多和处于孤立处境的"同学接近,学生调解员会找带头闹不团结的同学谈话,尽量使她们消除偏见和分歧,重归于好。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中国台湾
专门修法2013年3月17日,台湾儿童福利联盟发布调查报告称,虽然近年来台湾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逐渐减少,但排挤、歧视等人际关系欺凌现象依然较为普遍,令人担忧。
针对1000多名18岁以下台湾学童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校园中人际关系欺凌发生比例远高于肢体欺凌,通常涉及有计划地操控社交关系以孤立、排挤某人,易对受害者造成无形的心理创伤。
在此之前,台湾教育部订定了“各级学校防治校园霸凌执行计划”,不仅如此,立法院于2011年1月12日还修正《国民教育法》第10条规定,全面建置专任辅导教师及扩充专业辅导人力,用以预防及治疗校园欺凌的发生。
6月7日立法院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修正案,将“性霸凌”的定义明确入法,并增订发生性欺凌时之通报机制,行政院也研拟修正《教育基本法》第8条条文,将“学生不受霸凌行为之侵害”规定纳入法条中,并授权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订定“霸凌行为防制机制”等相关事项之准则,就欺凌行为之发现、处理及辅导予以规范,保障学生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