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时间:2022-11-21 阅读答案 点击: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①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②。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③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④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①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②广东新丰,在惠州北。③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④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万户酒。

(1)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3分)

(2)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4分)

【(1)1.拟人。(1分)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欣然”,“识”均是拟人化的动作,(1分),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热烈气氛、喜悦之情,只要点到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2.用典。(1分)字面的意思是说,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1分)苏轼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1分)。如果答到表现了惠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苏轼对惠州的热爱之情,亦可得1分。3.双关。(1分)“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指万家万户惠州人。(1分)“皆春色”,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醇美,用视觉来形容味觉(注:即通感,能围绕这个手法来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形象生动。另外,亦可借春色来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1分)其他手法,如反问、白描等,如能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

(2)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感。(2分)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2分)注:能分角度,能结合诗歌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得4分。】

补充资料

苏轼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确实善于“随缘委命”。他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中写道: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户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吏民惊怪坐何事”,借以表达他是无罪被逐。二是借苏武、管宁表明他作好了长期贬谪的思想准备。苏武,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得返汉。

管宁,三国时人,汉末避乱辽东,三十七年始归。三是以随缘自适的思想安慰自己。新丰,陕西临潼东北有新丰镇。汉高祖刘邦是丰邑(江苏丰县)人,建都长安后,其父思归,刘邦就在这里仿照丰邑改筑城寺街里,并把丰邑之民迁来,故叫新丰。

广东也有新丰县,在惠州之北。苏轼虽然是“初到惠州”,但觉得“仿佛曾游”,连新丰的鸡犬似乎都是老相识,为自己的到来高兴。这里的父老都手牵手地来欢迎自己,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为贬到这里难过了。

热门标签:
《阅读答案鉴赏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阅读答案鉴赏赏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