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时间:2022-09-22 阅读答案 点击: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仇若性,戎、夷、胡、貉(2)、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3),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4)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5),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且成而贼民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

4、下列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国危,社稷殆殆:危险

B、足以却敌却:使动用法,使…后退

C、且城而贼民贼:贼寇

D、身在忧约之中约:束缚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义赏”的效果的一组是()

①民之雠仇若性②则忠信亲爱之道彰

③反而尊贤,足以报德④败楚人于城濮

⑤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⑥赏有功者五人

A、①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季用“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危害来告诫晋文公:赏罚不符合道义只能带来恶果。

B、高赦因对赵襄子不失君臣之礼获得重赏,赵襄子因赏罚得当而消灭智伯。

C、文章主张施行赏罚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也就是重仁义、尊贤重礼、轻功利。

D、第一段正反论证,阐述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不可以不慎重对待的道理。

7、翻译下列句子

1)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5分)

2)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5分)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

4、C贼:祸害

5、C1是赏罚不当的后果4是“用咎范之言”的结果6不是“义赏”,是“赏”

6、A说明过多使用诈术的恶果。

义赏(奖赏要合乎道义)

(行使)赏罚的权力(柄:权力),这是圣上用来更好使用人的手段。“赏罚”前面加上“义”(意译:按照道义来赏罚),那么忠心、诚信、亲近、爱护的思想就会得到彰显发扬。彰显发扬得长久了,就越能助长这一思想,百姓就会安于这些思想,像是它们成了自己的本性,这可以称作教化的成功。教化成功,那么即使有丰厚的奖赏或是严厉的威势也不能制止改变百姓的思想(禁:禁止,制止)。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依靠奖赏惩罚,也可以教化好百姓;教化好百姓,即使是厚重的奖赏或是严厉的威逼也不能制止改变他们的思想。不恰当地使用赏罚(指赏罚不符合道义)也是这同样的道理——奸诈、虚伪、凶残、混乱、贪婪、暴戾的思想就会兴起,长久兴起而不停息,百姓就会相互仇恨,这仇恨就像是成了百姓的本性。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常见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具体指的是——西部的戎族、东部的夷族、北部的胡人、东北部的貊族
热门标签: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阅读答案 勿斋记阅读答案翻译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