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2011-2012学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11-12 年度工作总结 点击:

“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苏援建方的倾情援助下,绵竹教育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历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绵竹教育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奇迹,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奇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市”目标,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落伍,不让一所学校落后”理念,着力打造“均衡教育、平安教育、数字教育、内涵教育、幸福教育”等五个教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是硬件设施跨越发展。

2011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总投入达17.896亿元的83个教育重建项目,全市学校硬件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按四川省装备标准均衡配置,实现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绵竹教育抓住契机,朝着打造具有“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数字化教育”奋进。2011年10月,我市申报成为四川省8个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之一,2011年5月被列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样本县市。灾后重建,绵竹教育硬件条件实现了20年的豪迈跨越。

二是教学质量屡创新高。

我们狠抓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继续深化各种交流、培训和结对帮扶活动,以活动促质量。先后承办了全省信息技术装备会和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交流会,协助承办四川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顺利组织了全市学科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各学科优质课竞赛和专题讲座活动。从地震后至今,绵竹市中考、高考连续三年屡创历史新高,高考本科上线率、应届毕业生上线率均居德阳市前茅。

2011年高考再创辉煌:全市本、专科综合上线率达到98.9%,其中本科综合上线率达到54.3%,为德阳市6个县市区之首。绵竹中学高考综合上线610人,综合上线率达72.7%,居德阳市第一,该校有3人进入德阳市高考前十名;南轩中学高考综合上线224人,综合上线率达到32.6%。2011年中考成绩也位居德阳市前列,A等学生达到参考人数的16.7%,自永久性校舍陆续建成以来,我们克服了“5.12”特大地震后优秀生源外流的巨大困难,全市回流中小学生已达到650余人。

三是师资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借力江苏对口援建,通过支教帮扶、结对交流、网络互动、资源互通等形式,增进师资培训和交流,全市各学校与江苏74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结对友好学校。同时,在教育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援助下,先后组织了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培训者、心理健康、学科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100多项教育教学培训项目。三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市3000多名教师均参加了全员素质提高或专项培训,参培率达100%。无论是数量、规模、规格等方面都创历史纪录。

2011-2012学年度,我们进一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教师培训“网上督查”;积极探索培训合作形式,邀请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培训项目运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水准,较好的实现了培训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是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2011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投入950万元的校园安防工程建设,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三道安全防线,并进一步深化警校共育,创建校卫共建、家校互通、校社互动机制,形成学校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实施红领巾公交工程。积极与交通部门和运输公司联系,开通公交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在试点的基础上努力使公交车覆盖每个镇乡学校,有效杜绝学生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实施学生集会及应急疏散标准化管理。按照固定方式、固定线路、固定人员的“三固定方式”开展师生疏散演练,防止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完善学校教职工值班护校制度,尤其加强了对重大事件其间、汛期以及极端天气的值班预警安排,积极探索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五是心理教育步入正轨。

地震后,我们在师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同时将中科院心理所、“1+1”心联行动以及贵州省红十字会援助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心理辅导系统”等资源和平台进行整合,提升我市师生心理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全市中小学均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有学校均按要求完成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011年5月,绵竹市心理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标志着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率先进入正规化轨道。该中心拥有国内一流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被“1+1”心联行动四川基地推荐为“心联先进集体”,并成功为玉树地震灾区培训两批心理教师。

六是助学机制逐步完善。

健全济困助学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国家教育助学政策,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实现28%的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并将学龄前贫困儿童纳入助学对象;办理好201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大宣传和协调,确保“应贷尽贷”,让灾区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同时,进一步规范社会助学行为,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求学帮扶,通过地方红十字会、社会慈善团体、个人的帮助,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学校师生“助学助教奖励基金”,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七是特色文化初具规模。

在全面入驻永久性学校后,我们提出了“感恩图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的战略思想,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办学品质的提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的环境、文化和实践背景,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特色、出名师、育英才,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绵竹中学的“立身”文化、南轩中学的艺体特色、职业中学的蓝领精英计划、孝德中学的“德孝”文化、遵道学校的“遵道而行,博学万科”、大西街小学的“博文约礼,品质育人”、天河小学的“和雅文化”、南轩小学的“理善万世,知行天下”、紫岩雨润中学的“书院国学”等学校教育文化已显雏形,引领绵竹教育不断向高品位发展。

八是抗击“8.13”再创佳绩。

2011年,在清平“8.13”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教育系统快速反应,紧急调度,开放了学校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局党委班子常驻清平指挥,带领广大教职工日夜奋战,仅用6天时间就建成了板房学校,确保了全省灾后唯一一所板房学校9月1日顺利开学;为了巩固灾后重建成果,我们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新时期绵竹精神,50天内完成了清平学校清淤和恢复工作,让清平师生住进了安全的永久性校舍,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省委书记刘奇葆非常关心清平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亲临清平,深入学校慰问师生。2011年8月13日,绵竹市委书记陈彬上任之日即赴清平视察,对清平学校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在这场特大地质灾害中,绵竹教育人以其“坚定、坚强、坚忍不拔”的绵竹精神再次战胜了自然灾害,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强力推进“五个教育”和谐发展,以构建“最安全的是学校、最快乐的是学生、最获益的是教师、最满意的是社会”为己任,努力把绵竹建设成为西部县域教育高地,为实现绵竹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豪迈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标签:
《教育局2011-2012学年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教育局2011-2012学年度工作总结.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