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四课时)(5)

时间:2021-07-17 阅读答案 点击: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四课时)(5)文章来自:爱师网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

一、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学习,达到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求和考查要求的全面把握。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考点的学习,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和考查的常见角度。如果说“课标”是一位向导的话,那么“方法和考点”就是一张蓝图。紧紧跟随着向导,我们将会欣赏到许多我们不曾领略过的优美风景;牢牢把握住蓝图,我们将会设计出许多我们不曾设计过的精彩方案。

二.教学目标:1.《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教学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考查要求。3.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4.掌握整体感知的常见考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教学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考查要求。3.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三)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要部分的大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文章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和表达技巧。

1.要遵循整体感知的顺序。

无论哪一种文体,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也可以说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作为读者,要把握作者的这种对事物的认识,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思维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种顺序:

(1)由前到后的顺序。任何一位读者,无论阅读什么文章,几乎都是按照由先到后,依次推进的读书方法,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然后以段为落脚点,把相同意思的段落又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就把一篇文章的基本脉络弄清了。以下文例1《小议“慎独”》为例:全文由10个自然段组成,第1自然段摆出生活中的几种现象,第2自然段据此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第3、4、5三个自然段从三个角度(自我完善、辨别人品、净化社会)论述“慎独”的重要意义,第6、7、8、9四个自然段按总分顺序,从两个角度(严格要求、自我反省)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慎独”,第10段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样一番由前到后的梳理,全文的基本脉络就深入于我们的大脑了。

文章来自:爱师网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

一、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学习,达到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求和考查要求的全面把握。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考点的学习,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和考查的常见角度。如果说“课标”是一位向导的话,那么“方法和考点”就是一张蓝图。紧紧跟随着向导,我们将会欣赏到许多我们不曾领略过的优美风景;牢牢把握住蓝图,我们将会设计出许多我们不曾设计过的精彩方案。

二.教学目标:1.《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教学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考查要求。3.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4.掌握整体感知的常见考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教学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考查要求。3.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三)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要部分的大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文章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和表达技巧。

1.要遵循整体感知的顺序。

无论哪一种文体,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也可以说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作为读者,要把握作者的这种对事物的认识,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思维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种顺序:

(1)由前到后的顺序。任何一位读者,无论阅读什么文章,几乎都是按照由先到后,依次推进的读书方法,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然后以段为落脚点,把相同意思的段落又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就把一篇文章的基本脉络弄清了。以下文例1《小议“慎独”》为例:全文由10个自然段组成,第1自然段摆出生活中的几种现象,第2自然段据此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第3、4、5三个自然段从三个角度(自我完善、辨别人品、净化社会)论述“慎独”的重要意义,第6、7、8、9四个自然段按总分顺序,从两个角度(严格要求、自我反省)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慎独”,第10段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样一番由前到后的梳理,全文的基本脉络就深入于我们的大脑了。,文章来自:爱师网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

一、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学习,达到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求和考查要求的全面把握。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考点的学习,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和考查的常见角度。如果说“课标”是一位向导的话,那么“方法和考点”就是一张蓝图。紧紧跟随着向导,我们将会欣赏到许多我们不曾领略过的优美风景;牢牢把握住蓝图,我们将会设计出许多我们不曾设计过的精彩方案。

二.教学目标:1.《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教学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考查要求。3.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4.掌握整体感知的常见考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教学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考查要求。3.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三)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要部分的大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文章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和表达技巧。

1.要遵循整体感知的顺序。

无论哪一种文体,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也可以说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作为读者,要把握作者的这种对事物的认识,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思维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种顺序:

(1)由前到后的顺序。任何一位读者,无论阅读什么文章,几乎都是按照由先到后,依次推进的读书方法,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然后以段为落脚点,把相同意思的段落又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就把一篇文章的基本脉络弄清了。以下文例1《小议“慎独”》为例:全文由10个自然段组成,第1自然段摆出生活中的几种现象,第2自然段据此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第3、4、5三个自然段从三个角度(自我完善、辨别人品、净化社会)论述“慎独”的重要意义,第6、7、8、9四个自然段按总分顺序,从两个角度(严格要求、自我反省)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慎独”,第10段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样一番由前到后的梳理,全文的基本脉络就深入于我们的大脑了。文章来自:爱师网

(2)由浅入深的顺序。很多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这种情况,首先感知到的是表面的、肤浅的、零乱的东西,这时就要求我们深入思考,挖掘内在的内容,才会得到深层的实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比较含蓄、隐晦、曲折的作品,如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更需要用这种办法来把握其真意。以下文例2《江南陶公柳》为例,我们粗浅的阅读也许会是一篇纯粹写景的文章。其实,当我们再深入一层思考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所写的不仅仅是江南陶公柳,更重要的是抒发作者的一种情怀——对陶公柳的赞颂和热爱。只有经过这样一番由浅入深的感知过程,我们才可以说,文章的深意我懂了。

2.要认识整体感知的内容。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当我们连感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都还不知道的时候,却要我们去做整体感知的题目,岂不是痴人说梦?一篇文章要感知的内容虽然很多,但概括起来却只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文化背景,写作意图、词句含义,中心意旨,感情基调……)方面,一是表现手法(词语锤炼、句式选择、结构特征、人物描写、思路线索、象征对比……)方面。因此,掌握下文考试指要要中的8个常见考点显得十分重要。

3.要掌握整体感知的技巧。

1.揣摩文章标题,感知文章全貌。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文章向读者展示“心灵”的窗户。读者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窥探到“心灵”中的很多秘密。记叙文的标题,有的揭示了全文的重点内容;有的暗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旨;有的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有的形象展示人物的性格;有的揭示人物的遭遇。议论文的标题,有的展示全文的论述话题;有的直接显示全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标题,有的直接表明全文的说明对象;有的不仅表明说明对象,而且显示对象特征。

2.寻找关键语句,把握重点内容。

文章的关键语句大多有寓意深邃、意在言外的特点,它常常在文章的关键处出现,给读者一个打开认识其“心灵”的窗口,使读者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之时,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种关键句,或者直接表明中心意思,或者曲折表明感情倾向,或者显示行文思路,或者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因此,把握了文中关键性的语句,也就把握了全文的重点内容。

3.关注过渡照应,理清文章结构。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脉络顺畅、线索贯通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的作用是使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和谐自然,一般用过渡性词语、过渡性句子或过渡性段落来表示。在阅读中,找到了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也就弄清了文章的结构。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呼应,主要有三种方式:(1)首尾照应,它不是同一层次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2)前后呼应。前文将有关内容一一交待,后文则与前文的交待一一呼应。(3)行文与文题照应。行文中多处扣住题目,照应题目,突出主题。因此,关注文章的过渡与照应,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结构。

4.留心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

开头和结尾都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是文章的起始,我们常用“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等词语来形容文章的开头,也就是说,它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显示文章的整体风格、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领起或铺垫下文。结尾则是文章的收束,我们常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词语来形容文章的结尾,也就是说,它往往揭示或深化文章的中心,引发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留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四)考点指要

整体感知能力是阅读的最基本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江西中考说明中的有关论述和《语文课程标准》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整体感知能力的考点主要有以下8项:

1.理解文题含义;

2.简述内容要点;

3.把握关键语句;

4.理清文章结构;

5.分析人物性格;

6.领会文章主旨;

7.领悟作者情感;

8.表达阅读感受。

文章来自:爱师网

第二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3道例题的详细讲解,教师要在给学生分析命题意图,介绍解题思路,点拨解题技巧的过程中,总结出一般的解题规律。学生学会运用解题规律,不断解决今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也能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本考点的常见题型。2.把握本考点的主要内容。3.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4.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5.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2.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

精典例题

[例1]《小议“慎独”》阅读分析及解答

[例2]《“植物大熊猫”——四合木》阅读分析及解答

[例3]《江南陶公柳》阅读分析及解答

第三课时

一.设计构想:如果说上一课时是以老师为主导在和学生一道共同探讨,老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解题规律,不断解决今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话;那么本课时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练习告诉老师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点拨指导。

二.教学目标:1.继续熟悉本考点的内容和题型。2.学生学会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4.把握江西省的命题走势。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学会运用解题技巧。2.学生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3.把握江西省的命题走势。

四.教学过程

(一)变式跟踪

(一)《美丽的心灵也是特长》阅读分析及答案

(二)《为爱种一片森林》阅读

详细参考:爱师网

(二)考势分析

◆考点分布。

现代文阅读题的设计,近年来命题人员大多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命题思路,因此,“整体感知”这一考点几乎从未在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盛宴”上缺席。以现代文30分的分值计算,本考点大约在6至12分之间,近年来,江西保持在6至8分之间。考查的常见角度有:理解文题含义,简述内容要点,理清结构层次,寻找关键语句,分析人物性格,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感情倾向。常见题型是简答题,辅有少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年中考验证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阅读

详细参考:爱师网

◆命题规律及2008年江西中考走势

盘点江西近三年来对整体感知这一考点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命题坚持一个原则。

近三年,江西在命制整体感知类试题时,一直坚持从宏观上设题的原则,从不设置肢解文章的孤立的、片面的试题。

2.试题显示二个层级。

阅读的过程,大体要经历“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过程,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命题也显示出这样一个层级。

第一层级:重在考查考生的感性印象。

阅读,很多时候第一感性印象很重要,它是我们步入作品的开始,因此,命题人员也经常设置这种试题。如2005年江西第16题: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

第二层级: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印象。

阅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浅层次感性印象,而要进入深层次的理性印象,因此,命题人员会命制更多这种试题。如2005年第22题: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哪些方面作了阐述?2006年第16题:“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2007年第21题:本文以“‘植物大熊猫’——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3.设题突出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重在考查考生把握主旨的能力。近三年,江西一直在第18题上设置了考查把握主旨能力的试题,这些试题,尽管语言表述千姿百态,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考查把握主旨的能力。如2007第18题:看山老爹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这道试题虽然主干上没有出现主旨句的字样,但其实是考查对主旨句的寻找。

第二个重点:重在考查考生表达阅读感受的能力。近三年,江西一直设置了考查表达阅读感受能力的试题。其中2005年共设置了四道题目,2006年设置了一道试题,2007年设置了一道试题。2007年第26题: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地球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每次消失的生物种数在65——95之间。近年,越来越多的现代生物种群正在步入濒危植物行列,英国科学家提出“地球正面临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观点,引起人们深思……

第三个重点:重在考查考生链接拓展的能力。近三年,江西一直设置了考查链接拓展能力的试题,这也是江西省与其它省市相比最具特色的试题,虽然这种试题的滥觞不在江西,但坚持得最好的是江西。如2007年江西第20题:再读上文,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看山老爹的认识。

材料一(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是因为一天落日一天太阳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积的力量……于是,岁月就在孤独的行走中慢慢流逝,我们终于被感动。(白岩松)

材料二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于丹)

材料三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人,他们普通得常常被我们忽略,可是这个世界,却因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善和暖,一点一点美好起来。(丁立梅)

展望2008年江西中考,我们认为,命题人员依然会在重点内容上下功夫,设题的角度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但题干的表述将会更加新颖、别致。

文章来自:爱师网

第四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模拟检测的形式,进一步学习、巩固本考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实战的本领。如果说,前面两课时实行的是步步为营的战略的话,那么,本课时就是阵前试剑,检测综合素质和实战本领了。在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调控艺术,碰到问题及时解决。

二.教学目标:1.继续熟悉本考点的内容和题型。2.继续提高答题的能力。3.磨砺阵前实战本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磨砺阵前实战本领。

四.教学过程

考点模测

(一)___________福克

(二)文化可以打造吗?冯骥才

(三)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无需回报吉安

(四)温暖的羊皮手套詹谷丰

热门标签: 中考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四课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四课时)(5).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