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主题教育敢于担当调研报告范文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主题教育敢于担当调研报告
青年强则国家事业强,国家事业强则国强。***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指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前途。’新时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青年理想信念是其人生发展的指路明灯,不断巩固青年理想教育,引导广大新时代青年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万众一心,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中国梦,全面开启建设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一、加强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措施的影响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新时代青年的理想、精神、综合素质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发展,是我国活力发展内需动力,也是我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新时代要求不断加强青年理想的教育活动,对于祖国的未来和青年未来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青年理想信念的基本定义
理想信念是人的一种精神体现,不断指引去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们重要三观中的集中表现。理想信念有两个词组成,理想和信念,他不是简单的逻辑运算,而是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可以做到1+1>2的独特意义。
三、个别青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一)缺乏坚定信念,目光短浅
现如今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幸福感也随之增加,生活在温床里的当代青年无疑是最幸福的,被娇生惯养,产生惰性。大部青年也是拥有独立的自主意识,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我国社会对金钱认识形成了不良影响。很多青年人都把自己的理想放在了金钱上面,追求极致的个人主义,更有甚者,为了金钱不惜去伤害别人,甚至国家的利益。这种态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要求背道而驰,很难为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也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缺乏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极度发展,现如今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各式各样的心思想不断涌入当代青年,毛***曾经说过在面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为当代青年思想尚不成熟,以及目前信息化时代影响,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本应认清这一现实,不断夯实家国情怀,并把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上来,有国才有家。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可见,家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核心文化,每一个青年,如果都拥有家国情怀,那么我们民族将会走向最终的胜利。
四、新时代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层次措施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理论思想体系,它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学科,包罗万象,凝结了人类数百年的历史智慧结晶,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时代指导基础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源泉,在建设新中国时,马克思主义发挥了不可想象的深远作用,将其投入到我国革命与社会建设当中,探索到属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属于我国独特的社会理论体制。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变成了现实。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源源动力,必须牢牢掌握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思主义思想理论,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坚定信仰,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推广中国梦
人是高等哺乳动物,有意识,有理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人生价值,现中国14亿人口,就有14亿个梦想,那就是中国梦!新时代青年的理想是中国梦的基石,那么作为青年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进而实现中国梦?首先,新时代青年应该有远大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时此刻,正值历史交汇期,青年应该立志刻苦奋斗,团结互助,只有凝结了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梦,我们的中国梦才会像钢铁洪流一样,所向披靡,战而不胜。其实,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青年要不断认识中国国情,不断的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我国思想基本原则,坚定不移的相信党和国家,并坚决支持和拥护我国领导人。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离不开一代代艰苦奋斗的青年,我们要把理想建立在我国未来的沃土上,永远跟紧党,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深化学习党史国史。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一起团结一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是不断学习,不断精力求精的结果,深化学习并掌握党史和国史,是有志青年的必由之路。不断加强对青年的双史教育,不光要是青年深刻的了解近代以来,党带领国家各族人民走向独立,并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辛路程,从而不断从中学习历史给予的经验教训,学为己用,深刻认识到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现如今社会上出现一些恶意事件,影响部分新时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所以新时代青年要时刻擦亮眼睛,分辨是非,只有努力学习党史国史,才可以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才能以史鉴今,走出新的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青年的理想信念,就是我们未来路能走多远多快的重要因素,然而新时代青年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社会各界应该重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抵制不良文化入侵,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出国家栋梁之材。
【篇二】主题教育敢于担当调研报告
近来,广东个别高校连续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广东大学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建设,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环境、就业压力、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审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广东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形势不容乐观,而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广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
1、从总体上来看,广东大学生对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4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对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导和防范,出现意外的几率会更高。对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2、广东大学生最想改变的是知识。
3、广东大学生心态不轻松。在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的选项中,选择大和快要崩溃的占有39.4%,同样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选择这两项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上学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调查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就业竞争太激烈选择率最高,道出了广东大学生不轻松的两个主要原因。
4、广东大学生对物质条件基本满意。
5、广东部分大学生情绪低落在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26.3%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烦躁;而对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评价的调查中,65.9%的人选择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广东大学生学习环境状况
1、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2、大学生的作弊明显减少在你考试作弊吗调查中,只有1.3%的人选择经常作弊,17.9%的人选择偶尔作弊或公共课作弊,从不作弊的人达69.5%。
3、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多选择上网或打游戏你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调查显示,38.3%的人选择了上网或打游戏。上网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的最爱,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产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实地调查中,大部分上网的男同学都是在打游戏,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网聊天也是大学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利用网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广东大学生的爱情观
1、大学生对爱情信心不足
通过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调查发现,53.9%的同学认为恋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发无聊的时光和随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为情到深处而选择人生伴侣。在你对校园爱情的未来怎么看的选择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给了无疾而终和社会太现实,毕业各自飞,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投这一项的比例高出低年级很多。有超过47%的人认为只要双方努力,将来会在一起。
2、大学生渴望获得爱情
学校仍旧是学生心中的恋爱天堂,在你在学校会选择什么人做你的爱情另一方调查中,只有8.8%的同学选择不会谈恋爱。有66.5%的同学选择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学生的性观念依旧保守
尽管有些媒体对女大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的这项调查却发现,大学生性观念依旧保守。你大学期间是否有性生活的调查中,有超过88.2%的选择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105名硕士研究生。结果可能会有误差,但我们看到大学生对待性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你从什么途径了解到性知识的调查中发现,53.2%的人的性知识是通过旁门左道和同学谈论中获得的,只有41.8%的人是从课程和书籍中学习到的,即使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大学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1、同学关系比较健康
在你与同学关系如何的调查时,超过89.3%的人认为相处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动性欠缺,64.5%认为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无所谓。
2、大学生普遍个性独立但也珍惜友谊
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和是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会参考同学朋友的意见,但会以自己为主去解决问题。有47.1%的同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
3、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交流途径少
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54.2%的同学选择了强忍和逆来顺受,而选择找父母倾诉和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仅占8%。
五、广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是就业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65.7%选择了就业, 28.4%的人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深造。
2、广东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端正
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有发展空间、符合自己专长的占67.8%, 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占23.1%。无所谓,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错了只占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状况
在是否参加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调查中,只有3.6%的人经常参加,不知道或没参加的比率高达69.8%。而是否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中,经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或没去过。
七、广东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大学生不太关注社会公益
调查显示,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仅为12.4%,有87.6%偶尔参加和基本上不参加。
2、大学生普遍反对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你如何看待学生自杀事件调查中,非常鄙视自杀之人,对不起父母和社会的栽培共有496人选择了该项,排在首位。
3、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强。
广东大学生在最后一题大学生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的调查中,普遍认为应当对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人才,报答社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人和热心参加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良好的意识。但关键是要付诸实践。
【篇三】主题教育敢于担当调研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