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

时间:2023-03-17 心得体会 点击:
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一)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看完了柴静精心拍摄的纪录片。要问有何感想?我只能说“柴静团队”们深得西方传媒宣传的精髓,在洗脑方面确实得心应手,润物无声。本来看似是以雾霾为叙述主题的影片,到后来不过是再一次的对西方的赞颂与仰慕;对本国“体制”的批判与反对;对市场经济万能的热衷与吹捧!当然很多人会说:你咋那么狭隘、偏激、阴暗?片子里对人性的反思,对污染的控诉,对世人的仁爱,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你咋就没看见?我只能说:一切推销必然都需要包装,都需要打扮!剥开现象看本质。一个多小时的铺垫,只不过是为了使后30分钟的思想能进驻你的灵魂,并且为之深信不疑!在政治宣传工作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中,老美确实走在了前面,柴静的辞职对国之喉舌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这是他们的失策与不会发现人才所应付的代价。

看着纪录片,我仿佛倒回到了1959年的庐山,柴静犹如当时的彭德怀,一部影片如同万言书,她在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着,为国家和人民仗义直言,仁爱之心感天动地——只是我不禁要问?您和您的同事们早干嘛去了?为何在国家大力整治,调整,改革,反思之时您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雾霾,您有愤恨,有控诉,有批判,有反思……当然更有药方,(这是您影片的目的,否则不会与主题显得那么突兀,那么生硬的拼接,那么的不自然。)但是我不得不说——就现价段而言,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您的药方是误国之法,是资敌之道!是以肢解国企,纵容资本,放任市场,自断发展为目的的。

柴静雾霾调查之观后感

2015-03-01文/它它至爱母婴摄影馆

当柴静的演讲还没在网络上疯转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早就感知到环境的污染了,以至于一被报道,就产生了极大的共鸣,铺天盖地的转发和评论,百度、新浪、腾讯三大互联网的热点话题,短短几个小时,几千万人甚至几亿中国人都在探讨这个问题——雾霭。

我来说说我身边的几个小事例。

2000年以前,我家周围都是田地,蓝天、白云和彩虹,夏天的夜色最是美,常常可以在自家阳台上数星星,看月亮,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2000年以后,我家村子前的田地被政府征用成为了工业区。于是,大片的厂房盖了起来,没有了往日的虫鸣,只剩下各个工厂的机器嗡嗡声,还好,都是轻工业,不算重工业,只是工业区旁边的小河道里忽然就黑了起来......

2010年以后,村子开始被拆迁,这不仅仅只是我们村,还有余姚大大小小的村庄在一个个被消灭,被城镇化。于是,“黄安车”驶进了村庄中心,大量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车等等也陆续开了进来,是来做什么呢?当然是把那些建筑垃圾运走,并就势装进泥沙,开始建起水泥森林......

自从那以后,我几乎就没见过布满星星的夜晚,我见到的只是尘土飞扬的天空,以及即使关了门窗,还依然灰尘遍布的地板。以前无知,常常向我妈妈抱怨,为什么我们每天都用手拿着抹布去擦地板,还会有那么多灰尘,那么脏?

后来,大概在14年的夏天,我外甥忽然就咳嗽不止,用了各种法子,吃西药,喝中药,甚至于求神拜佛,整整两个月,没见好,每天每天做雾化。很少有人会了解,一个三周岁的孩子,每天咳得不行,非雾化不能正常呼吸,是那么的让人心疼,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家人为此奔波。即使是现在,虽然好一些,但只要空气稍稍不作美,就又开始咳。可见这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是有多严重!

因此,当我认认真真看完这个演讲,我很开心,首先我获得了新知,我知道雾霾是什么了,我也知道它其实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消除掉的,我知道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就可以减少一点点的污染,我知道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其次,我更加明确记录当下的重要性,我为有我能拿起相机拍下每个孩子的笑容而感到幸福,我为我所从事的摄影工作而感到欣慰,我为我们坚持的纪实摄影而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总有一天,它会成为历史的写照,它会真实而客观的反应过去几十年的生活面貌和城市风貌!

加油吧!希望就在前方。

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二)

在看柴静拍的《穹顶之下》之前不久,曾看过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使用财富的远见与短视。文中大概举出这么一个例子:

同样是一片矿区,如果矿主将收入的50分配给职工,那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职工将会拥有剩余的金钱,就会追求娱乐、发展、教育等相关的服务,进而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长此以往,数十年之后,当这片矿区枯竭的时候,整个城镇已经发展起来。之前的矿场主还是富人,但是,他的周围同时也多处了许多富人。财富便可借此延传下去!

而同样是一片矿区,如果矿主只将10的收入分配给职工,而将90的收入收入自己腰包。那么,结果是职工只能够蛢命工作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长此以往,数十年之后,当这片矿区枯竭之后,整个小镇又将变成之前贫瘠的小镇,矿主依旧是这里的首富,但是,周围都是一帮穷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除了离开小镇,富人的财富很难以得到保全。

仔细想想,这是非常常规无奇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原文的作者指出在国内,许多富人都及其短视,所以,国内才有劫富济贫的说法;所以,国内才有富贵不过三代的说法。在这一点上,鄙人深表赞同。其它暂且不论,仅仅凭借这一点,柴静的做法就非常值得钦佩!

柴静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看完之后,有一点被震撼到了。主要有两点:

其一,此个记录篇是她私人出钱赞助拍摄,百万的投入以及前后一年的制作时间。这样的成本令人吃惊。想想当下社会,即便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能够动用这样的成本去制作、实现这样的意见事情的人又有多少?柴静去做了,所以她得到了众多的帮助,所以她做成了。

其二,震撼于雾霾现状——它是如此严重,却又离我们如此之近。鄙人来自中部地区,小时候蓝天绿水。当然,现在这些场景依然不多见,但也还能见到。因此,印象中,雾霾只是大城市才会出现的“城市病”。然而,柴静的调查显示事实绝非如此——雾霾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便已存在,而且绝非是单个区域的问题。只是,那时候还不知道是雾霾。等知道是雾霾的时候,雾霾已经彻底笼罩了天空,成为所有人心中难以散去的阴霾。个中缘由真让人嘘唏!

柴静揭示的雾霾原因归根结底就是能源问题。国内的雾霾主要是由于煤炭和石油两种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而在传统能源领域,关于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和消费与亿万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并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清。但是,从记录片中可以看到,升级能源结构,逐步使用清洁能源,实现产业的转型是解决污染与发展问题的唯一良方。那么,假如能够找到更为有效利用的新能源,这个问题是否就可以更为方面的解决呢?

在另外一个方面,不论是采用新能源,还有升级现有的能源结构以解决能源问题,都会导致现有的产业出现大规模调整。在这个可以预见的必然调整过程中,大量技术含量低、环保效益低的企业将会倒闭;也可以预见,在未来即便国内的能源结构实现调整,未来的能源行业技术和自动化程度也将会大幅度提高,人力的需求会进一步的降低,因此不论怎么去看,未来的趋势还是知识经济大兴的趋势。

只有学会更多、理解更多,才可能对未来有更多一份的认知与把握啊!

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三)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以前住在北湖路,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我记得白天可以看见一轮红日落山,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我承认,南充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街头,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每次雾霾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祈祷赶紧来一阵风将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的发生,而且还是一个开始。

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的片子,长达将近2个小时,我从头看到尾,它的信息来源非常权威,信息也很立体,它告诉我们什么是雾霾,雾霾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值升高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儿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60,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身体。

我们怎么办?在片子中,环保局的一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都不敢开口,让人看到里面没有牙。”还有一个民营加油站的老板是这样说的:“环保局是什么?你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利管。”没有权利,那谁有权利?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今年9月份才开始正式生效,那么在生效之前呢?谁来管理?谁有权管理?

几十年前的伦敦因为烧大量劣质煤炭造成了大烟雾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有大约一万两千人死于长期吸入煤炭产生的黑炭和短时间内吸入的高浓度的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这是场大灾难,而这也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我无法为治理污染做更多的事,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片子,让更多人来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几亿人一起呢?

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四)

日前,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看后感受特别深刻,在为她的行动叫好的同时,心中增强了一种公民的公共职责感。

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新闻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客观现实,同样来自于公众期待。对于雾霾,公众已经并不陌生,然而究竟雾霾为何物,很多人却并不清楚。不管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还是出于母爱情深,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却少有部门和人去做这样的科普事情。

作为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的公民,柴静自费进行雾霾调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顶之下不该让柴静们孤独前行。虽然这类自费调查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的公民责任感,但实际上是公民个人在主动为缺位的公共职责在补位。我认为,解答环境污染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更努力地主动作为,从而让每一个公民都增强自己的公共职责感。

热门标签: 柴静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观看《柴静雾霾纪录片》有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