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6 心得体会 点击:
基层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0月23日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闭幕,“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等正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蓝图已经给就,未来令人憧憬。

从公布的四中全会公报来看,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尽快出台一系列涉及新制度和新机制,为法治中国建设保驾护航。笔者认为,要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严格执法是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不断填补了法律空白。但是一度时期以里,在我们身边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的问题就犹如法治建设的一个顽症。

从一些已经公布的重特大案件中,我们可以窥见,在一部分领导干部眼里,他们只有权力欲望,没有法律意识,甚而至于认为法律是用来管他人的,自己可以游离于法律之外,以致做出贪赃枉法之事。

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例子。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虽然各地可能要求不同,处罚有别,但是都是禁止的。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毫无顾忌的在公共场所吸烟;又如《新交规》规定行人闯红灯要罚款,可是我们很多时间看到的新闻是这样:某地因交警强行拦下闯红灯的行人,还没等交警开罚单,要么行人溜之大吉,要么与警察发生冲突。当然,像这样的生活细节还有很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暴露出我国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的尴尬。究其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主要症结所在。长此以往,普通公民认为法不责众,心存侥幸,对法律就少了敬畏之心。

以上现象也反映出公民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还需要不断增强,像一边责骂他人违纪违法而自己又不愿意受法律约束或不由自主就犯规的尴尬不要再出现。

四中全会强调,法律乃治国重器。如今,四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就让法治中国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中国每一方土地。

让法治中国从严格执法开始。

基层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2)

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将使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法律实践迈上一个新境界。中华法律文明历史悠久,传统法律文化中重公权、轻私权,重人治、轻法治,重伦理、轻是非的问题暴露,而德治与法治互补、“礼乐政刑”综合为治的优势彰显。如何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是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总目标下提出的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历史大势观察的阔度、把握的深度,必将开拓中国法治文明发展的光辉前景。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需要法来摆正;公权与私权的分野,需要法来确证;政府与市场的界限,需要法来划定;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需要法来平衡。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能保证改革的价值方向;改革之后以法建制,能保存改革的珍贵成果。而法治对公平正义的呵护与保障,比如依法维权机制、化解纠纷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将最大限度地弥合社会分歧、消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戾气、凝聚改革共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地规划了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已经为法治领域的各项改革吹响了号角。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航道上畅通无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门标签: 基层干部优秀事迹 基层干部的重要性
《基层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基层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