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9)

时间:2021-08-06 知识竞赛 点击: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9)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

吴荣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

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文子能被封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述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分别摘录下来。

答: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姓名)。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立有间()(2)居十日()

(3)不治将益深()(4)桓侯又不悦()

3、扁鹊多次指出蔡桓公的病情,而蔡桓公却屡次推托“无疾”并加以讥讽,这表现了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

4、从“疾在奏里”“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这些语句可知蔡桓公的病情____________。

5、找出表明蔡桓公对扁鹊的劝告感到厌烦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7、请找出本段文字中出现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8、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把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10、翻译。

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桓侯之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

3、本文段可分为五层,请在问中用“//”划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

吴荣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

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文子能被封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述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分别摘录下来。

答: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姓名)。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立有间()(2)居十日()

(3)不治将益深()(4)桓侯又不悦()

3、扁鹊多次指出蔡桓公的病情,而蔡桓公却屡次推托“无疾”并加以讥讽,这表现了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

4、从“疾在奏里”“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这些语句可知蔡桓公的病情____________。

5、找出表明蔡桓公对扁鹊的劝告感到厌烦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7、请找出本段文字中出现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8、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把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10、翻译。

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桓侯之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

3、本文段可分为五层,请在问中用“//”划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

吴荣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

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文子能被封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述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分别摘录下来。

答: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姓名)。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立有间()(2)居十日()

(3)不治将益深()(4)桓侯又不悦()

3、扁鹊多次指出蔡桓公的病情,而蔡桓公却屡次推托“无疾”并加以讥讽,这表现了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

4、从“疾在奏里”“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这些语句可知蔡桓公的病情____________。

5、找出表明蔡桓公对扁鹊的劝告感到厌烦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7、请找出本段文字中出现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8、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把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10、翻译。

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桓侯之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

3、本文段可分为五层,请在问中用“//”划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代的山水田园诗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林尽水源()

3、本文段有多个成语,至少写出两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描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发垂髫”指代____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6、翻译。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3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桃花源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下列古今字在文中的意思。

(1)绝境:________________(1)妻子:________________(3)无论: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中反映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4)两股战战()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左刻“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仰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核舟记》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补充完整文中的句子。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长约八分有奇()(2)高可二黍许()

(3),神情与苏黄不属()(4)左手倚一衡木()

1、根据文段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船头坐三人”,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这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

(2)这些文字描述核舟______________面,先写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奇巧人雕刻技艺的精妙。

5、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6、翻译

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以千里称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散文家。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几种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性格。

(6)表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__;“伯乐”比喻______________。

3、给本文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不蔓不枝,____________,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2、在文中空白处补充原文。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莲花高洁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4)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对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风的批判和鄙弃。

5、翻译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比手法写人,反映作者高尚的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室内之事,表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文文字,回答1—8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年且九十()(2)杂然相许()(3)出入之迂()

(4)聚室而谋()(5)其妻献疑()(6)寒暑易节()

2、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3、愚公立志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要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映移山艰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记叙邻人遗男“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3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汝之不惠()(2)汝心之固()(3)虽我之死()(4)亡以应()

10、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河曲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对移山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

12、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三里之城()(2)池非不深()(3)委而去之()(4)亲戚畔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双重否定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修辞角度看,这是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

6、本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5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2)空乏其身()

(3)衡于虑()(4)而后作()

9、本文开头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考验,其中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认为一个人处于逆境时的心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腾子京谪守巴陵郡()(2)增其旧制()

(3)属予作文以记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3、本文段表现腾子京政绩辉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总写巴陵胜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中属于过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辑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连月不开()(2)去国怀乡()(3)春和景明()(4)薄雾冥冥()

8、本文两段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词领起,此两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本文段借景抒情,其中写阴天景致对应的两组文字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使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用一个字概括),具体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段极写晴天景致的特点:

白天洞庭湖:

湖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岸上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洞庭湖:

湖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极写晴天景致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用一个字概括),具体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8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不以物喜()(3)微斯人()(4)吾谁与归()

13、从表达方式看,这段文字以____________为主,兼有强烈的____________色彩。

14、“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之为”是指____________两种心情。

16、“微斯人”中的“斯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抒发作者博大胸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翻译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常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作亭者谁()(2)得之心而寓之酒()

(3)林霏开()(4)野芳发而幽香()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之所以叫做“醉翁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描绘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描绘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文段提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文段第二自然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8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往来而不绝者()(2)临溪而渔()

6、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文段描绘了滁人、宾客和太守游琅琊的四幅图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太守____________同乐的政治抱负。

(2)本文段第2自然段写禽鸟乐、游人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尾点明太守姓名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作者)的文章____________

8、翻译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神弗福也()(4)小大之狱()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肉食者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赞成庄公第三个观点,认为是“忠之属”,这表明曹刿具有____________的思想。

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12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鼓之()(2)齐师败绩()(3)既克()(4)望其旗靡()

6、依次给上文段中的三个“故”字作出正确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补出下列文句省略的内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公将鼓之”中“将鼓”在结构上与上文“”;下文“”相对应。

9、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驰之”时说“未可”,而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说“可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段运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曹刿的相比较,衬托出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12、翻译

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陈涉少时()(2)尝与人佣耕()(3)辍耕之垄上()(4)苟富贵()

2、表明陈涉对“与人佣耕”的贫困生活怨恨不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富贵,无相忘”说明陈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表明陈涉年少时就具有远大的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本文段选自我国______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2)扶苏以数谏故()

(3)为天下唱()(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8、写出本文段的记叙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中陈胜、吴广为策动起义,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他们以作为起义的口号,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舆论宣传,笼络人心。

11、陈胜、吴广的对话,反映他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之。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广故数言欲亡()(2)尉果笞之()

(3)失期当斩()(4)戍死者固十六七()

14、“徒属敬受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表现吴广蔑视权贵,激励众人反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段文字能准确表述起义开始的情形的三个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翻译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本文段选自三国时期的名相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2)以光先帝遗德()

(3)引喻失义()(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本文段表现“危急存亡之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__。

5、朝廷内外的将士在国家临危之际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该“刑”的是____________;该“赏”的是____________。

7、本文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5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手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攮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臣本布衣()(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恐托付不效()(4)深入不毛()

10、文段中表现作者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表现作者不凡的军涯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出师条件已经成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中说明出师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中“臣”“受命以来”的心情是____________;行动是____________。

15、翻译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3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亲贤臣,远小人()()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7、文段中,诸葛亮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向后主推荐贤臣。

18、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具有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众议举宠为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诸葛亮在这里向后主提出了一条建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先帝在时,对桓、灵两帝的态度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鄙____________②语____________

③越____________④去____________⑤顾____________

2、“其一贫,其一富”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提到”子何恃而往”,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者自南海还,为什么富者有惭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结尾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缺____________自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的地势。

3、文章第二、三、四段分别写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季变化的不同景观,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特征。

4、文章表现群山高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秋境凄清萧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自:爱师网

十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念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盖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

2、文章可以分为三层

第1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许____________嗜____________辄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姓字的来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有三个喜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短语回答)

4、文中表现五柳先生家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志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面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距____________圉____________

诎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请____________

2、公输盘与墨子演示攻防,最终结果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输盘“距”墨子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在威胁面前表现镇定自若,其中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有无放弃攻宋?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使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锝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引觞满酌,颓然就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缘____________穷_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志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西山地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可划分为四层,请分别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门标签: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文言文词汇积累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汇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反馈训练(9).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