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资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时间:2023-03-17 党课教案-党课讲稿 点击:
党课学习资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2012年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在逐个强调每一个“全面”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高度,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重要整合,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概念,使这“四个全面”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来看,在起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过程中,中央对于文件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8月,在就《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提出文件要把握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对《决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明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的指导思想。

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列举了“三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三个全面”后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四个全面”并提。由此,“三个全面”进一步上升成了“四个全面”。

这“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位?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肯定“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亲自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而思路正确,就能够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随之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在关键时刻把国家领向了正确方向,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十字路口,各种思潮纷纭复杂,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往何处去?

从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大都具有开局的性质,实际是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初步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和谋划的关于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蓝图。毫无疑问,总书记未来必定会继续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按时间计算至少会有现在的五倍,因此,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今后还会继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它们怎样归纳整理,构成什么样的完整体系,也还需要继续研究。但可以肯定,这些讲话,具有习近平总书记自己鲜明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思考和理念。

就“四个全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它定位为“战略布局”,因此,毫无疑问,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大思路。

认真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除了定位外,它还包含哪些内容?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整体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亲自做了说明。他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说明,清楚地界定了每个“全面”的地位、作用,也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它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一系列要求。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即两个数字都要翻番。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过去还有一个“基本”,叫“基本实现”。现在“基本”两个字已经去掉了,就是实现,这样要求就更高了。进一步,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些连贯的目标,构成了非常豪迈的中国梦。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十八大规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同时包含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两个方面,报告的小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直接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

三大战略举措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同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法律立、改、废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正确理解“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了规划和部署。这种演化过程可以大致梳理如下。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1987年,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认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战略布局。所以,1989年11月,他强调:“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

随后,党中央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5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将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十八大精神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什么关系?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在中央没有明确界定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些分析:从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来看,总体布局是可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而有所调整、有所补充的。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战略布局,体现了十八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思路,具有新的特点和风格。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到底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互补关系,还是取代关系?现尚无定论。不管什么关系,这“四个全面”,突出了新形势下治党治国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坚持这样的布局,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四个全面”都已经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最新确立的战略布局。它更加完整地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也进一步突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坚持“四个全面”,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人民日报》01版,2014年3月1日。

热门标签: 党课学习内容 党课学习心得
《党课学习资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党课学习资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